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玉米期货上市十年彰显三大魅力

1楼
封存 发表于:2014/9/23 13:14:00

自2004年9月玉米期货恢复上市以来,十年累计成交量2.57亿手,2万个客户参与,其中法人客户2000多个

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十年前。

2004年9月22日上午9点整,随着一声锣响,国内现货市场上最大宗的农产品[0.63% 资金 研报]——玉米,正式在大商所恢复交易,这也是自1998年清理整顿结束后我国推出的首个粮食期货品种。自此,中国玉米期货和玉米产业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如今,玉米期货迎来了上市十周年。玉米期货上市十年来,交易运行稳健、期现货市场衔接紧密、产业客户套保避险效果较好。玉米期货市场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没有发生任何风险事件,重新起航的玉米期货已逐步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对玉米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对现货市场供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玉米期货市场的运行同样也反映了政策带来的影响。目前收储政策面临“七年之痒”,未来政策的走向广受关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主题。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这也是国家收储政策变化的先决条件。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表示,国家不会马上取消临储政策,这个缓冲期会有两三年的时间。棉花及大豆收储政策已开始实行直补政策试点,玉米收储政策的调整仅是个时间问题。一旦条件及时机成熟,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作物中,玉米有望率先实行直补政策。

上市十年运行平稳

呈现三大亮点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建立期货市场以来,玉米期货先后在国内多家交易所上市交易,由于在通胀背景下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各方一度出现盲目无序发展的局面,且长春联交所出现违规交易事件。在1998年第二轮治理整顿中,玉米期货被停止交易,直至2004年9月22日又在大商所恢复玉米期货交易。

总体看来,玉米期货运行十年来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一、玉米期货交易运行稳健,反映并强化了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自上市以来,玉米期货经过大约一年的培育期,市场成交持仓进入了三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其中,2006年玉米期货成交量6765万手、成交金额1.02万亿元,高出CBOT玉米成交量43%,市场规模达到历史顶峰。随后,受金融危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玉米成交持仓陷入低谷,目前仍处恢复增长阶段。自2010年始持仓量回升后一直处于相对平稳水平,2013年年底玉米持仓23.9万手,同比增8%。玉米期货上市以来,经历了五次大的波段行情,其中最高价格为2014年的2489元/吨,最低价格为2004年的1118元/吨。截至2014年9月19日收盘,玉米期价指数终盘报收于2372元/吨,较十年前上市首日收盘价格1197元/吨上涨1175元/吨,涨幅近100%。

期现结合紧密,市场功能发挥较好。通过对历史玉米期现货价格的跟踪研究表明,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相关度系数达到95.79%,这表明玉米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正的强相关关系,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相互影响,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体现。在国家临储政策执行中,玉米期货发挥了作用,一方面反映了政策信息,另一方面又通过价格信号传导强化了政策效果。

二、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玉米期货行情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2008年以来,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相关性较前些年下降明显,内外盘价格相关系数从2006年的0.91下降到2011年的0.12,外盘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逐步减小,大连玉米期货市场主要反映了国内市场的变化。CBOT玉米价格走势对大商所玉米价格有一定的引导性,但引导性不强,两个市场走势相关性较弱,也体现出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相对独立的特点,成为国内市场价格的指示器。

三、相关企业对大连玉米期货市场保持较高参与度。众多玉米生产、贸易、加工企业以及中下游的饲料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均以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为重要参考,或直接参与期货市场避险,在数个国家执行临储政策品种中,玉米成为市场规模和功能作用发挥最好、与产业联系最紧密的品种。数据显示,去年参与玉米期货交易的客户数达20多万个,其中法人客户数两千余个。

目前,玉米期货已成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据不完全统计,具有一定规模的现货企业中,90%的贸易商、50%的饲料企业及一些深加工企业参与了期货市场,特别是开展东北玉米南运业务的主要贸易商绝大多数参与了玉米期货交易,许多玉米贸易和饲料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提高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收储政策面临“七年之痒”

玉米期货重任在肩

2008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各个领域,国际农产品市场步入全面下滑通道,国内市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2008年是我国玉米的丰收年,但当时粮价的下跌使农民面临增收美梦成空的窘境,玉米产业链条上粮食收购企业、玉米加工企业也深受影响。为稳定粮食现货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2008年10月20日开始,国家启动第一批玉米收储计划,在东北产区计划收储玉米500万吨。随后又相继启动了三批收储计划,连续四批玉米收储计划总量达到了4000万吨。此后,国家玉米收储政策步入常态,玉米临储政策至今已连续执行了七个年头。

国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的利益、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毋容置疑的。然而,收储政策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疑问。越来越多的临时储备使国家付出了高额的存储成本,且临储收购直接形成了与生产企业争粮的局面,也影响着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企业较难按正常的市场化思路经营,执行了7年之久的玉米收储政策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是该继续实行收储政策,还是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体系,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最近更有业内人士预期,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取消玉米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的保护机制是必然的方向。而未来调控政策市场化完善方向下玉米期货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

东方汇金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江宽表示,玉米期货上市以来在服务产业和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2008年临储政策出台以后,玉米期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仍然备受关注并发挥着其作用,未来调控政策调整完善过程中,必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李喜贵表示,从效果上来看,临储收购政策的正面效应明显,有效地解决了国内玉米再平衡的问题,也托住了市场价格,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然而,现在托市收购市场扭曲问题日趋显现,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并最终在中国玉米市场形成“堰塞湖”,突出体现为政策性收购粮油库存的大幅增加,进口激增和财政负担加大。

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臣认为,小麦、水稻和玉米作为我国的三大主粮,保障其安全性的政策措施必须有,而且必须坚持。他建议国家粮储系统应增强临储灵活性,运行机制上向市场化方向过渡,区别考虑不同年度国内外玉米收成情况,本着“逆周期”调控的思路,在丰产年份上浮收储数量、欠产年份下调甚至暂停国粮收储,在这一过程中用好期货市场。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表示,政策收储付出的成本大,但直补面临难操作、难监督的问题,因此国家不会马上取消临储政策,这个缓冲期会有两三年的时间。棉花及大豆收储政策正被直补政策取代,玉米政策的调整仅是个时间问题。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农作物中,玉米有望率先实行直补政策,那时玉米期货将发挥更大作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7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