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透露,部分经济前沿的地方政府也在场外清算领域有所谋划。对此,上海一位资深市场研究人士表示,场外市场空间巨大、主体多元、方式灵活,但这些优点的背后是监管空白、竞争无序、违约风险,因此,在场外清算等核心环节的监管及竞争规范的统一尤为重要和迫切。
留住期货“阿里巴巴”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知情人向记者透露出,目前香港地区代-理国内外盘期货交易的机构已达30余家,其中包括2006年前后走出去的六家期货公司分公司。而伴随着交易平台信息技术的进步,部分机构凭借便利的网络平台甚至展开互联网揽客、网上服务模式推广外盘代-理业务。
外盘交易走俏的背后,国内期货市场
保证金规模近年来一直徘徊在2000亿元水平。有市场人士指出,类似阿里巴巴出逃现象在期货市场早已有之,2000亿元规模难以突破,有很多值得市场反思的地方,国内缺乏足量沉淀资金,巨型企业选择在国外市场保值,背后不乏各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因素,往更深追究,是国内外市场的包容程度和吸引力的区别。
而国际市场在发展成熟、竞争充分的情况下,以中国为交割地的离岸期货合约的接连开发,以及纸原油、纸黄金等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期货品种”,表明国际力量已经深度参与进来。
上述资深市场研究人士指出,国内期交所的竞争规范不应该为了规范而规范,而应该与释放市场活力同步进行,否则规范将最终带领市场主体走向“死路”。他表示,比如我们奉行的“单一品种标的”原则,品种虽大却容易顾此失彼,造成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不健全,“大品种”不一定意味定价权,定价权是由产业链条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一个品种固然好管理,但我国资源分布有地域特色,不是现有的交割制度能够完全解决的,必要情况下,一个期货品种可以根据市场实际设两个标的。另外,同一个期货品种在两家期交所上市交易也不能理解为乱象,这样反而是将选择权利交给市场,倒逼交易所提高服务能力。”
竞争与合作是无法隔离的两个问题。屈晓宁表示,对于期货交易所而言,合作更大于竞争,特别是在国家战略意义和海外金融市场的冲击下,交易所在带领期货公司向外走、向上走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最近几年上市品种的越来越国际化和拟上市的期权、外汇期货,无不体现出这点。交易所之间的沟通程度和相互学习将直接决定中国期货市场在面对国外金融机构时的地位。”
对于期交所的竞争途径,有市场研究人士建议,交易所在产品竞争之外,还可以在费率结构等专业服务能力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珍惜品种资源,做精做细,盘活“僵尸”品种;此外,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须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