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楼志文:欲谋股票 先求做人

1楼
四姑娘山 发表于:2008/2/17 13:45:00

 


     

      

  楼志文是我相识了15年的老朋友。15年前,上海要发行股票认购证,当时大家对这个30元一份的玩意儿都搞不清是怎么一回事,时任《新闻报》经济部主任的贺宛男老师组织了一个“认购证七人谈”,楼志文和我都在列,这篇访谈当时在上海滩上影响不小。就这样,我和他相识了,他大我20岁,是忘年之交。


      

  前些日子,我约楼老小聚,他却说要等周六的股市沙龙结束后才有空。我有点纳闷,您老先生还去听课?咱不说身价,就说资历和辈份,您也比那些毛头小伙子不知强多少,有必要弄得自个儿那么累吗?楼老笑笑,说自己年纪大了,反应慢了,多吸取点知识不会错的,大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突击”精神。


      

  在一家安静的小饭馆,楼老从包里拿出一大叠收藏的账册和资料。算起来,从他初次购买股票至今已有二十四载春秋,而我们的故事则从17年前一件著名的轶事开始。


      

  运交华盖 郁忿成名


      

  17年前,买卖股票还是原始的手工操作,由客户填委托单交给证券营业部,营业部根据单子报场内撮合成交。这种交易方式的主导权在证券营业部,现在的股民都没听说过“抢跑道”这个词儿。而在那个时候,这可是市场的“关键词”!抢不到“跑道”那就惨了,只有高吸低抛的命。楼志文也为了增加“抢跑道”的能力,分别在上海市区东南西北4家营业部开了户。然而没过多久,楼志文被这4家营业部弄了个一头雾水。


      

  1991年7月,楼志文判断自己的持股要跌,在4家营业部均委托卖出。次日股票果然下跌,但令他傻眼的是,自己在4家营业部的委托全被搞错了:A公司对其“卖出225手电真空”分批报单中,82手报成了“买进”,买进后继续卖出,这笔损失了800多元的差错账要楼志文认;B公司委托的是卖出延中股票,交割时发现券商少报单10手,只有继续卖出,但已经“火车脱班”3天,一算差价,正好损失250;C公司将“卖出155手电真空”看成了“5手”,等晚上轧账察觉后,第二天急忙“月下追韩信”,这一天的损失又是2000多;D公司更绝,竟然找不到楼志文在那儿开户的股东登记卡了,委托都成了无效委托。很明显,这里面发生的问题,要么是券商工作不负责任,要么是在申报中券商做了手脚来欺负中小客户。


      

  吃了这种哑巴亏,楼志文想到了投诉,可又怕得罪券商,毕竟还要靠他们过日子,但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楼志文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写了一封信给刚创刊不久的《上海证券报》,署名“范侗”(谐音“饭桶”)。楼志文用沪语无奈地自嘲:


      

  “我自入股市以来一直是‘豁边’‘的,这次偶然被我算准,却会被别人弄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运交华盖欲何求,怪自己‘流年’不利,痛定思痛也想吸取教训,为何差错容易集中在我头上,根源何在?我想:沪上股票大户毕竟屈指可数,他们老马识途,不会搞错。小户是五手十手,推板不起,所以也不容易搞错。最尴尬像我们半吊子户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面熟陌生好商量,所以最容易发生差错。再想想当年诸葛亮如此的神机妙算,尚且要失街亭、摆空城计。区区一介愚民又算得上老几?因为我买卖股票的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能跟着感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找出已经发黄的1991年第4期《上海证券报》,“范侗”的文章赫然在目。时任上交所总经理的尉文渊当时兼任《上海证券报》总编辑,他十分重视这封来信,不仅全文照登,还亲自动笔写了个“编者按”,上证报为此还开辟了“社会批评和监督”专栏。


      

  此信见报后,成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许多股民写信到报社对楼志文表示同情和支持,在1991年8月5日的上证报上又刊登了一篇读者来信,标题就是“我们都是饭桶”。在很长的时间中,人们并不知道“范侗”就是楼志文,只是在很小的圈子中,大家见到楼志文就开玩笑地叫他“饭桶先生”,而他也谦卑地连声自嘲:“饭桶,饭桶。”


      

  国债期货 全军覆没


      

  楼老在股海中漂泊20多年,打过大大小小数个官司,我问他,炒股票有一个原则就是“民不与官斗”,您打了那些官司有什么感觉?楼志文说:“真是天晓得!我一介平民最怕惹事生非了,这几场官司是实在没有办法才打的,我几乎是走投无路的时候才要求法院来主持公道的。”以我对楼老的了解,这话是肺腑之言。在坎坷的股市路上,他几乎是一路被动地走过来的。


      

  楼志文在1995年时主要的投资品种是国债。当时3年期国债到期本息之和为140元左右,但期货价格已经超过了150元,涨势惊人,而且还在继续上涨。楼志文当时手中持有大量国债现券,就趁势做空卖出赚取差价。奈何期货交易价继续上涨,楼不肯认输,不断追加保证金准备坚持到底。因为手中有足额的现券,他认为即使判断失误,到期可以用国债现券交割,他自信这种套期保值的做法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输的。


      

  天有不测风云。在当年保值贴补率走高的因素介入下,国债期货价格竟一路涨到180多元,疯涨失控。1995年5月17日,管理层决定全面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限期在5月底前全部平仓清场。楼志文在这场博弈中以惨败告终,且按高价用现金交割,以致保证金全军覆没。楼志文实在想不通,于是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场诉讼最后不了了之,损失无可挽回。


      

  委托理财 祸兮福倚


      

  虽然遭遇了这样一场惨烈的“滑铁卢”,但楼志文对中国股市还是充满信心。他将房产作抵押借款,决心东山再起。在股市中继续鏖战了几年后,2001年上证指数创出2245点新高,楼志文意识到市场风险正在来临。为保存实力,2002年7月经熟人介绍,他将资金借给T市K券商上海营业部做委托理财,约定时间为1年,年收益率为10.5%,协议书上有法人签章;为保险起见,楼志文还特地在该营业部开了资金账户,把这笔资金放在自己名下,让“鸟在笼中飞”,以防万一。


      

  就在协议即将到期的最后一个月,祸从天降。上海市公安局找上门来,原来该营业部把许多客户的资金借给那个著名的庄家“朱大户”去炒“百科药业”(现为“天贸股份”),庄家爆仓逃逸,营业部经理被拘,被庄家动用的客户资金账户全部被公安局冻结,其中就包括楼志文的那笔钱。对楼志文而言,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一旦这笔钱泡汤,就可能家破人亡。楼志文因此走上了一条长达3年的“秋菊打官司”追讨路。


      

  证券公司拉客户时点头哈腰,可一旦出事,那脸就变了。K公司总部拉破脸皮对楼志文说:“你去问公安局要钱,你没问题公安局怎会冻结你的账户?”又是在无奈之下,楼志文向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证券公司也乐得打官司,一来拖延时间,可以无偿占用资金;二来若官司赢了,连钱都不用还;即便输了,仍可赖掉高额的利息。


      

  2004年1月,上海一中院最终判决楼志文胜诉;券商上诉,同年7月上海高院判决维持原判。我对楼老感慨地说:“法律是公正的,但您老的命也好哇!因为那家证券公司最终救活了,如果碰到券商破产关门,那您的钱就当债权登记了,最终仍将颗粒无收。前几年不少人不就这样陷进去了么?”


      

  祸兮福所倚,这场诉讼耗去了楼志文3年的精力,但也使他避开了最痛苦的大熊市,使他被动地保存了资金实力。等全部资金回来的时候,股改开始了,楼志文正好重整旗鼓,迎战牛市。


      

  欲谋股票 先求做人


      

  楼志文原是上海第二印染厂车工,出身于甬籍商人家庭。1953年,楼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政府的一件德政:即在日伪、国民党时期的银行储户存款,由人民银行清理偿还。正是这件事,在楼志文年轻的心灵上打上了“人民政府是对人们负责的”烙印。所以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他都积极响应。1984年12月,当他得悉延中公司要发股票,大清早从杨浦区赶到江宁路排队认购;后来听说虬江路有打折的国库券卖,他即将家中余款全部换成国库券储存。


      

  1990年上交所成立那年,楼志文提前退休成了职业投资者,他除了自己做国债和股票外,还热心帮人炒股,以求共同致富。做法很简单,只要将现金交给他,股票、基金、债券全买在楼志文的账上,成交后以交割单结算。凡他认为可能盈利的如认购证、淄博基金等,楼志文都尽力向亲友推荐。当时诺大的杨浦区只在江浦路上有一家代-理商,其半数认购证是楼志文向亲友推销的。后来股票陆续上市兑现,亲友们来结账,马夹袋拎来的是苹果香蕉,而拎回去的都是整叠的百元大钞。其中最幸运的一位亲戚从楼家出来后,立马将赚来的钱在黄浦区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豪宅,楼志文因此得名“财神菩萨”。


      

  当年楼志文所在单位地处杨浦区著名的“穷街”,邻居、同事都是工薪阶层,老百姓的血汗钱是亏不起的。由于当时所有人的股票都买在楼志文的账户上,股价下跌后,楼志文为了顾全信义,将他人资金全额返回了结,此后再也不敢轻易接受他人资金了。楼志文现在还保存着以往代人炒股的两本账簿,我翻了翻,受其帮助在股市中得益的人有50多人,其中还有好几个我认识的人呐!


      

  楼志文在股海中弄潮24年,几经沉浮,可称“股市老兵”。笔者想请他介绍些投资理念和操作经验,他谦虚地说:“现在股市突飞猛进,人才辈出,我才疏学浅,战绩平平,不能倚老卖老。24年来感悟最深的还是这句话:‘在股市上,要做好股票,先要做好人。’股市最珍贵的就是诚信,这是我20多年来的最大收获。”


      

  自度量身 力所能及


      

  由于见过股市跌到300点的大熊市,也见识过诸如证券公司盖了大印都不算数的纠葛和诉讼,楼志文自称胆子越弄越小了。他说以往股市一直是牛短熊长,所以这轮牛市行情刚来的时候,熊市思维严重地影响着自己的操作。他从998点上来后,到1300点一直保持着半仓,到1700点逐步减仓,现在回头看,很多股票真是抛在地板价上了。


      

  2007年春节前,上证指数在2700点左右,楼志文幡然醒悟,这可是中国股市千载难逢的“黄金盛世”啊!于是,他开始在股市上积极做多。楼志文用四个字来归纳自己的操作:自度量身。现在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自己岁数大了,没有精力去跑上市公司,更何况自己也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所以在选择股票时,只能选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熟悉的股票。


      

  上海人对“城隍庙”是最熟悉不过了,楼老有空就往城隍庙跑,“人山人海就说明豫园商场生意好,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股;城隍庙又是在上海黄金地段,其商业地产的含金量可谓寸土寸金;‘老庙黄金’又是闻名遐迩……”楼志文对“豫园商城(600655行情,股吧)”如数家珍,他说自己对这只股票太有感情了,作为一名市场“老兵”,他是伴随着这只股票一路走来的,他在豫园商城7、8元时就重点关注这只股票了,前些日子到40元还不舍得放手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3 1:55:21编辑过]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