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view]
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加快、A股回调而境外证券市场开始受困于次级债危机之际,一些"先知先觉"的银行已加紧推出更具诱惑力和神秘色彩的挂钩大宗商品价格的新型理财产品。
异军突起
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截至本月21日,中外资银行自2006年起于境内销售的挂钩商品价格的39款理财产品中,销售起始日在2006年的仅东亚银行2款、花旗银行1款,但2007年已销售了20款,且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各有10、4、2、1、1款,而今年刚过去两个月不到,已有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分别销售10、2、1款,且荷兰银行、星展银行这两家外资行也均首次在境内销售了1款。
挂钩商品价格,正成为国内方兴未艾的委托理财新趋势。且上述39款可分别以人民币、美元、欧元、澳元、港元认购的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也多样化,单纯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的有6款,且发行人几乎全为外资行;仅与国际农产品价格挂钩的超过22家,发行人则集中于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涉及的具体农产品包括芝加哥交易所(CME)的小麦、大豆、豆粕、玉米和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咖啡等;混合贵金属和农产品甚至能源的,则有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2007年第23期'汇财通'美元3个月期黄金、石油挂钩型"产品、华夏银行发行的4款"2007年'慧盈6号'商品挂钩型理财产品"等。
上述挂钩标的虽缺乏国外时兴的商品指数之类概念,但中国民生银行"2007年'非凡理财''品位生活'人民币1年期产品"因与铂金、咖啡价格挂钩而将时尚消费作为投资概念,契合奢侈品爱好者的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理念。
更前卫的是,中国银行"2008年汇聚宝0801L-美元'绿色环保'二氧化碳挂钩产品"挂钩指标为2009年12月到期的二氧化碳单位排放额度期货合约的欧元结算价。
但相比打新股、外汇套利等理财产品,更吸引有闲钱却缺乏商品期货保证金交易技巧的投资者的地方,还是上述产品销售时公告的不菲的预期收益率。
在上述39款产品中,仅有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的2年期"2007年'汇利丰'金土地1号农产品挂钩型结构存款"为固定收益型(年收益率8%),其他均为浮动型,且大都为保本型,最低则为"95%保本"或预计年收益率下限-5%。
而从预计收益率上限看,上述39款产品中,除挂钩黄金价格的产品收益率不超出一位数,其他视投资币种的强弱及挂钩商品的走势有着10%~36.25%不等的年收益率。
其中,交通银行分别于去年12月24日、今年1月18日开始销售的"2007年'得利宝·浓青3号-五谷丰登收益优化'澳元理财产品(95%保本)"、"2008年得利宝'浓青4号五谷丰登收益优化'澳元理财产品(95%保本)"均达36.25%,其委托起始金额则均为5000澳元。
困境中突围
挂钩商品价格的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能在近一年内于国内显示出蓬勃生命力,既与"大宗商品超级牛市"中罗杰斯鼓吹商品热潮的投资理念有关,也与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同步。
国外,投资商品的主力军已从原来的CTA(商品投资顾问)基金转变为以一篮子商品组合跟踪某一基准商品指数并坚持"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长期投资策略的商品指数基金。
据一些国外投资银行的估计,2007年商品指数基金的总规模已在1200亿至1500亿美元。而这些迅速膨胀的商品指数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即各大投资银行推销的名目繁多的挂钩商品价格理财产品,另外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甚至一些国家的主权基金也正成为商品指数基金的重要投资者。
事实上,对比不同通货膨胀环境下高盛商品指数(GSCI)与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业绩表现,可以发现其收益与股市负相关的商品市场投资确实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对冲通胀风险的有益工具。这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挂钩商品价格的理财产品被国内外投资者追捧的内在原因。
可惜的是,境内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一直未获解禁,而证券、基金、信托公司为个人开展涉及商品的专项理财业务的要求又颇高。如《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规定"设立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限定"(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而今年开始施行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更规定"为单一客户办理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委托的初始资产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相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无如此明确规定。
加之QDII额度的陆续发放,银行对个人发行挂钩境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专项理财产品也因此成为可能,这类适合非专业商品投资者的新型理财产品随之于近期涌现出来。
风险不小
美国次级债危机已让世人再次领略金融衍生品风险失控的危险。
其实,上述挂钩商品价格的银行理财产品,虽然一般并不直接投资境外商品期货,而主要通过与境外投资银行进行权益互换(Swap)方式将持有境外商品单向头寸的风险转移出去,但由于其结构化的产品设计中还大量附加期权(options)之类的衍生品,且设计的主导权一般掌握在境外大投行手中,故产品中很可能存在境内普通投资者甚至境内金融机构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
如此隐含缺陷的产品,很可能让境内过于乐观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最后付出学费。
知名金融专家黄明教授,在帮助处理"中航油危机"时,就一直有着类似的担忧。(罗文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0 5:41: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