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刘俊
近期A股持续暴跌,投资者期望政府救市的意愿日益强烈。市场一直传闻管理层将推出融资融券,期望借助于融资融券为市场消化一部分资金压力,从而为当前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所谓融资融券,就是指客户向券商借款购买证券或借进证券出售的一种交易行为,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简而言之,融资就是由券商或者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为投资者购买证券提供融资;融券就是做空机制,客户可以从证券公司或者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借来证券卖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再到市场上买回证券归还。其运作实质与期货的双向、杠杆交易类似。
融资融券在国内资本市场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券商就开展过类似的业务。但是,由于当时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婴儿时代”,推出该项业务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加上黑庄横行,导致了一连串问题,甚至不少券商自身也深陷其中、由辉煌走向了倒闭的边缘。鉴于此,证监会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停止了融资融券业务。
急跌之时融资融券是个不错的手段 A股调整至今,腰斩个股不在少数,如(000952)等前期大势炒作过的题材股甚至被消掉2/3,而且其中不乏业绩优良的蓝筹股,(600685)、(600150)便是其中一部分。调整之后,一时被国内外所诟病的泡沫极大释放,估值压力大大减轻,市场又恰逢急需“周转资金”解燃眉之急,此时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肯定有促进作用。
首先,暂缓市场资金压力。股改后,当时未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应该兑现了(限售股解禁),其结果是供给无限量增加,资金供求状况显得捉襟见肘。外加A股历来的怪现象——拉高股价后再融资套现,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极大打击,即使有资金也不愿意流入股市,资金供给成了当前A股市场的头号难题。融资融券可以为投资者、更确切的说是机构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必然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这点将会对市场产生积极的作用。
其次,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引导价值投资。融资融券业务引入了做空机制,而卖空机制的引入将改变原来市场单边市局面,有利于市场价格发现。若该业务存在,A股市场可能不会因为只有单边做多才能盈利而使得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达到前期峰值的70多倍,也就不会出现近期残酷的调整。
2007年,管理层通过多种渠道,多次在全国举行投资者风险意识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希望投资者从狂热中冷静下来,更多的是希望引导投资者走向价值投资之路,上证50以及沪深300等成分股正是投资首选,也恰好是券商乐于接受的抵押品,这有助于市场由单纯投机走向管理层所希望见到的价值投资之路。
目前环境下推出的可能性不大 几经潮起潮落后,如今融资融券业务再度被提起,以往多次提及都没有被通过,这次融资融券能否正式推出呢?
一、法律法规尚不配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今战争之不二法则。若融资融券相当于兵马,则配套的法律法规相当于粮草,现在看来,我国
证券法规在立法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依旧还有不少急需弥补的地方。就融资融券而言,虽然已经有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后面简称《试点办法》),但也只是停留在试点的初级阶段,若此时急于推出该项业务,无异于放出了笼中猛虎,其后果相信管理层已经充分考虑过。
二、与宏观政策取向存在冲突。2007年我国CPI指数已经持续高走,不少专家学者预测2008年会有所缓解。无奈天公不作美,2008年伊始的一场大雪彻底了改变了CPI指数的运行曲线,使得好不容易形成的CPI“见顶K线图”变成了“空中加油K线图”,头两个月的价格指数更是让众多学者大跌眼镜!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着融资一栏,根据《试点办法》对融资资格的限制条件,最终具有融资资格的莫过于各大券商和基金(包括私募基金),如果此类机构进行融资,其融资对象必然是银行,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银行资金变相流入股市,与管理层紧缩的货币政策明显冲突。
风险问题决定了初期只会小范围试点 一枚硬币有着正反两面,融资融券如同一柄“双刃剑”一样,同样具有两面性,暂缓市场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同时会带来新的隐忧。从国外推行该项业务的历史来看,即使在买空卖空机制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所以在看到短期促进作用的同时更应注意潜在的风险防范。
其一,虽有价格发现功能,但也有可能走向极端。融资融券分开就是融资和融券,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里,投资者可以在价值低估之时放大比例去购买,挖掘潜在的价值;当市场估值存在泡沫时,采取反向操作,压缩泡沫,降低估值压力,使市场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运动,而不至于出现较大的价格偏离。但是,我们知道,目前A股尚处于“青年时期”,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非理性成分,在市场走强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入资金购买股票而放大获利倍数,使得市场泡沫吹的更大。当泡沫破灭之时,投资者又可以通过融券在市场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卖空股票,加剧下跌风险。由此可见,融资融券可能助涨也可能助跌,在不成熟市场里增大价格波动幅度,助长市场投机气氛。
其二,治理多年的坐庄有可能重新复活。管理层近年来多方面加强市场监管,曾经横行一时的庄家消声匿迹,“做庄”对新进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故事。但是,做庄思维依旧残存于一批资深机构投资者中,不是不能,实是不敢。
若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同时,监管不到位,融资融券或许会成为坐庄的帮手。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多一定能成功,而融资融券业务里就包含融资这一块,实际上是以一定的杠杆放大了所能控制的资金规模,或者说,预定的资金规模中坐庄一方只需要出资一小部分即可,大大降低了控盘的难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金诱惑下难保有人不会铤而走险。
其三,某种程度上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融资融券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增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融券暂时不理,以融资为例。当银行信贷资金大规模进入证券市场后,如果控制不力,轻则将有可能推动市场泡沫的形成,而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流出银行系统的资金无法正常回流,给银行系统资金周转造成混乱局面。
众所周知,银行资金一大基本功能就是信贷创造,其创造乘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目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5.5%,乘数大概在6.5左右,若银行因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而造成2000亿元的资金漏洞,再以6.5倍的级别反应到实体经济,将会产生超过万亿的资金缺口,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难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假若同时又遇到战争或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将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不排除出现中国版的次贷危机。
融资融券业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则已,若出现问题,就不仅仅是上证指数腰斩而已,更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问题,将因此而动摇金融系统的稳定,危及国民实体经济。
鉴于此,我们认为,融资融券业务近期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但此前《试点办法》已经颁布有些时日,也不排除为提振市场而提前出台。而融资融券所面对的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将使得这一业务初期只会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难对市场资金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