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股市接连几天暴跌,“政府救市说”再次成为市场讨论的热点话题。政府该不该救市?如果救市,有多少牌可以打?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凤歧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现在的市场说到底是信心不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但并不是直接救市,而是出台一些让市场信心得以恢复的政策。
那么,哪些政策可以让市场恢复信心呢?下调印花税?推融资融券?有序引导大小非解禁?推创业板?还是严格控制再融资?针对这些问题,本报约请曹凤歧、曹红辉、韩志国、韩复龄、方世圣、郭燕玲、张晓君等金融证券学者和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强拉股指不如建设基础制度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凤歧:虽然国际经济环境、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等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多大变化,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现在的市场说到底是信心不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但并不是直接救市,而是出台一些让市场信心得以恢复的政策
从6124点到3607点,中国股市用短短5个月时间近40%的跌幅,浇灭了投资者对大牛市的期盼。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会持续多久?中国股市的底部在哪里?谁能拯救广大股民?3月19日,本报记者约请业内专家,对需不需要政府救市,以及如何救市进行探讨。
“我觉得最好不要救市,市场有自己的规律。否则,市场自己起来了,又觉得救市有功了,下次涨高了还来灭市呢。反反复复,这样的市场才让人觉得心酸。”长信金利基金经理陆文俊如是说。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凤歧则向本报记者直言,“虽然国际经济环境、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等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多大变化,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现在的市场说到底是信心不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但并不是直接救市,而是出台一些让市场信心得以恢复的政策。”
下调印花税是当务之急
曹凤歧认为,时下最切实的政策就是降低或取消印花税,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此外,在大小非解禁方面,我觉得大股东即使到了解禁期,也不能随意抛售股票。同时,还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议上市公司盈利必须分红。”曹凤歧如是说。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宣布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上调为3%。,引发股指连日暴跌,造成“5·30”行情。如今,随着股指的下降,市场对降低印花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采访中,专家们几乎一致向记者表示,希望管理层下调或取消印花税。
上海东证期货副总经理、台湾籍股指期货专家方世圣向本报记者表示,“投资者在股票交易时缴纳印花税,这在全世界的证券市场都比较少见。”据其介绍,台湾地区现在也有收取交易税,但只需在卖出股票时缴纳。而当年台湾地区出台股票交易税的举措也引发了市场连续19天跌停。
长信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长信增利基金经理曾芒博士也指出,希望政府减税,“这对市场短期影响倒不一定大,但相当于还利于民,每年2000多亿元,意义长远。”
完善基础制度是根本
“目前,估值的确有点低,中国本来属于新兴市场,现在的市场估值水平却和成熟市场估值水平相当。”方世圣称,“不过,市场由供需决定,任何一方都无权控制。对政府来说,应尽量让市场制度以及规则更加完善、合理。”
对政府该如何救市,注册分析师胡嘉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救市可以理解为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机构买入一些大盘股,把股指拉上去,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股市当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大小非、流动性的吃紧等等,有些是股改之前就存在的,有些伴随股改而出现。目前亟需解决的是股市制度建设问题,应该修改和完善股市基础制度,如交易成本过高、单边市场等。
“如果重在通过机构拉高股指,而不是从基础制度建设上寻求解决之道,那股指上涨后,以前存在的那些问题还会再度爆发。”胡嘉说,“当市场进行了充分下跌之后,投资心理能更稳定,管理层要利用这个机会,适度修补制度上存在的问题,避免走以前的老路。”
尽快推出股指期货
一直以来,单边市的特点造成中国股市投资者只能在股指上涨时盈利。为此,专家纷纷建议,推出做空机制,让投资者有风险对冲工具。
“股指下跌过程中,由于没有避险工具,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得不选择甩卖股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的下跌,同时也加速了市场恐慌。”方世圣称,他建议尽快推出股指期货。
经济学家韩志国也在其博客中呼吁,“时下,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以改变权重股已成为市场弃儿的状况。同时,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必要的避险工具。如果股指期货一拖再拖,那么市场博弈就只有多杀多一种方式,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也就永远无法实现。”
除此之外,韩志国还建议,“创业板的设立必须推迟,红筹股回归必须缓行,海外企业A股上市必须停止,内地企业的IPO上市必须暂停。在解禁股高峰的今明两年,市场的外生性扩容必须让位于内生性扩容,否则就很可能导致股权分置改革的功亏一溃。”
“必须停止一切形式的股权再融资,而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转到债权再融资上来。中国股市在再融资问题上必须彻底摒弃香港模式,而把成熟市场中以债权融资为主的模式引进中国股市。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股权融资原则上只能有一次,在IPO以后,如果上市公司还需要融资,就只能采取债权融资方式,以彻底改变中国股市沉疴已久的‘圈钱’模式,促使上市公司最有效地运用好货币和资本这种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最稀缺资源。”韩志国称。
下调印花税增强市场信心
最近,股市遭遇恐慌性下跌,动摇着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调整印花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指出,去年“5·30”,政府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是出于抑制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的目的。2007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比2006年增加了10倍,目前的交易成本已经明显偏高。因此,下调印花税率或是改为单边收费,应在政策考虑之中。但何时出台,要看监管部门对市场的把握。从去年10月到现在,5个月的时间整个市场下跌了近40%,这是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不只是因为交易印花税率的上调。目前,市场属于非理性杀跌,政策救市是一方面,但政策也要和市场形成共振,才能事半功倍。
“目前,市场内忧外患,积弊众多。比如次贷危机的冲击,内部估值过高,盲目扩大融资,损害小投资者利益。虽然,印花税上调不是造成市场疲弱的惟一原因,但肯定是重要因素。调整印花税率势必能增强市场的信心,对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是十分有利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指出了调整印花税率的必要性。
“在去年上调印花税之前,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高成交量、高换手率的态势,国家上调印花税,正是为了打压这种投机的氛围。随后,交易量和换手率的下降,使市场比以前相对理性了一些。但上调印花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也并没有彻底改变股民的投机心态。因为,印花税税率的提高,使股民感到买股票的投资收益率更低了,不赚差价,就没有收益,这反而增加了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导致交易频率没有根本改善。”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张晓君告诉记者。
印花税率上调导致整个股市暴跌。面对目前市场的大幅下挫,能否通过印花税再力挽狂澜,是所有投资者期待的事情。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院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潘向东认为,短期内采取调整印花税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市场近期的大起大落,必须通过政策出面来平抑,虽然改变不了发展趋势,但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现状说明,我国股市发展还不成熟,制度建设的道路还很长。”
融资融券,短期对市场影响不大
“开启融资融券业务只是交易制度方面的改革,都不能从根本解决现在市场面临的问题。”深圳某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上月底,在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迫切渴望政府能够救市的时候,证监会恢复了停发5个月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但在再融资阴云笼罩下,政府救市的效果被很快消化,新一轮暴跌就此开始。
融券是把双刃剑
两会期间股指迭创新低,投资者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救市措施。在媒体曝出证监会来沪考察融资融券业务的消息之后,市场又将希望寄托在政府能够表态。有很多人大代表建议,应该尽快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让合规资金入市,以提振市场信心。
但业界对融资融券的态度非常冷淡,上海证券分析师郭燕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市场提到的融资融券都是交易制度方面的转变,短期内对市场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这些交易制度的变革对市场来说是把“双刃剑”——它能做多,也能做空。
从国外经验来看,融资融券短期内对股市的影响很难预料,加大市场波动的可能性很大。但长期来看,融资融券的推出对股市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融资是在市场上做多,融券是做空。
但郭燕玲表示,在现在恐慌性下跌的市况下,即便开启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来说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盈利效果。它对市场的影响也就大大削减。
据介绍,对券商来说,融资融券业务能够增加利差收入、提高佣金收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而对市场来说,融资融券的实行能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新增资金,活跃市场交易。同时,融资融券也可以充当价格稳定器,当市场过度投机导致某一股票价格暴涨时,投资者可通过融券方式卖出股票,促使股价下跌;反之购入股票,股价则上涨。
挽救市场信心是关键
但郭燕玲认为,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资金短缺,而是投资者对市场的不信任。“从本周初的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已经对宏观经济产生忧虑,他们担心上市公司一季度的业绩会受到影响。”因此,她表示,在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投资者根本就不会去融资炒股。
上述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也表示,如果市场真的存在资金缺口,融资融券的实行能够为市场带来的资金也不过几百亿元,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但如果政府真的在这个节点推出融资融券,那隐含在这背后的股指期货就将浮现在市场面前。股指期货的想象空间无限广大,到时候6000点或者都是底部。”该负责人提及股指期货时非常兴奋。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有发达的融资融券业务才能提供足够的套利交易量。适时推出融资融券,才能促进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平抑过度投机,进而保证套期保值功能,保证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
同时,上述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指出,根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创业板是第一关键词,股指期货只是市场行为,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很重要,但如果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创业板的意义更大。因此,现在政府要选择推出创业板、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时机已到,但取舍却相当艰难。“不过,对市场来说,怎样的措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资者希望看到政府的表态,就算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股市还是涨了。投资者的信心是建立在政策面明朗的基础上的。”
市场恐慌加大解禁压力
减持有明确限制
东方证券策略分析师毛楠指出,2007年6月,证监会出台的《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非流通股的流通作了明确限制。
《暂行办法》规定,所谓“大非”,指的是股改后,占总股本5%以上的限售流通股,在股改两年以后方可流通。“小非”则指股改后占总股本5%以下的限售流通股,在股改一年后即可流通。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下的“小非”,企业减持的自主权限是“连续3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5%”,较之前10%的比例减少了50%;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上的“大非”,企业减持的自主权限则为“一次减持不超过5000万股,且3年内减持股份不超过3%,而2005年时规定的比例为5%”。
“目前,有很多数据统计是按照2005年的旧标准,因此投资者所看到的上市公司可流通总股数和总市值都需要打一个折扣。”毛楠举例指出,一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完成了股改。其中的一个大股东持有股份数占总股本的5%。
按照原先的规定,其在2008年可以减持其所有的股份。但如果按照新的《暂行办法》,该公司在2008年只能减持其原有股份数的60%,但如果该公司2008年减持的股份数占总股本的3%,今后两年内其持有的股份数将不能减持。而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下的国有“小非”,按原先的规定,在经过一年的锁定期之后,其减持是不受到任何限制的。而现在,其连续3个会计年度的减持额度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中可以看出,国资委通过该办法增强了其作为监管者对于市场的控制力。
毛楠指出,“一方面,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大非,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和限度内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但一旦超过规定减持比例或者规模,国有股的减持必须经过国资委严格的审批程序。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相对可控的。”
下跌会扩大解禁压力
由于现阶段市场持续下跌,震荡不断,使投资者对大小非解禁影响的判断失去了理性。“其实,大小非解禁对股市资金面的压力远远小于市场预期,但在这个时间段,投资者会将一个小的利空成倍放大,形成恐慌悲观的情绪,促成投资者非理性的抛盘。”
毛楠以英国石油公司(BP)为例,指出说明在下跌市场中,大小非解禁对股价的影响。
1987年,BP公布当时历史上最大的股票减持计划,在出售100亿美元国有股的同时,向市场发行25亿美元的新股,减持和增加的合计金额达到了125亿美元,发行时间为1987年的10月15日至10月30日。
考虑到减持和融资规模较大,BP请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著名投行作为承销商。
但是由于1987年10月17日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股灾,全球股票市场一时被悲观情绪所笼罩,各国股票市场都大幅下跌。
而BP公司的股价因为股票减持和再融资的影响,更是遭到了投资者的集中抛售,股票的市场价格很快跌破了发行价,在短期之内,股价跌幅接近30%。
虽然,在我国A股市场中,国有股股东减持的现象较少,但并不是说国有股股东就完全不减持了。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指出,“像双鹿药业第一大股东对双鹿药业股权的减持是很坚决的,但这只股票的股价反而一路飙升。”
三类解禁须提防
对判断大小非解禁对股价的影响,西南证券的张刚提醒投资者要提防以下几类。首先要回避的就是小非数量比较多的公司。
其次,要看解禁的股数占解禁之前流通A股的比例。如果解禁的股数是解冻之前流通A股的50%,甚至100%以上,那大家就要小心了。哪怕就是大非只减持1%或者2%,也会对股价形成很大的抛压。
另外,张刚指出:“还要看解禁的额度。如果额度比较大的话,它对市场的资金需求也比较大,例如招商银行。”
投资者对解禁股的判断可以总结为3点:分别是解禁比例、解禁额度和涉及的股东家数。
期待监管部门限制再融资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最近股市下跌已经明显出现恐慌性情绪,属于非理性的行为,如不采取及时有力的措施,上证综指跌到3000点也不是不可能。一旦如此,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基金赎回
“当前的市场下跌是各种问题的集中反映,包括对监管部门一些做法的不认同,也就是所谓的‘用脚投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说。
当一个行政管制强烈的市场失灵后,却借口由市场自发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市场本身而言,平安的巨额再融资,投资者已经给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对此持相同观点。
在他看来,再融资是企业行为,也是市场行为。
证券市场有着资源配置的功能,没有融资,市场就不能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在提出再融资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规划再融资款的用途,让投资者能看到远期的回报。
对于监管部门,则既要考虑上市公司的利益,又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对于再融资行为,必须在协调好投资人、融资人以及监管人各方利益的情况下进行,才能是真正合理的市场行为。
曹红辉指出,再融资是市场大幅下跌的重要因素,是否能遏制非理性的再融资行为,保护小投资者,维护市场的公平,将反映出有关政府部门对市场问题的态度。
专家强调,政府在股市的定位就是保护投资者,尤其是小投资者,即以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为主。
从长期而言,应通过制度建设,提高股市的市场化程度。短期内,则是应该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维护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推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维护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机制,强化再融资及红筹股回归的约束条件,延后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加强对内幕交易的打击等等。
曹红辉认为,最近股市下跌已经明显出现恐慌性情绪,属于非理性行为,如不采取及时有力措施,上证综指跌到3000点也不是不可能。一旦如此,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基金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