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生产力落后,生活资料匮乏时代对民生的最好概括;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民生的概念有了更大的拓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而是开始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命质量。
就业、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人身安全等是民生的具体内涵,而房价、物价、股价和药价则是民生的最直接的表象,也是衡量民生的四把基本标尺,透过这“四价”,我们才能看到人民是否 “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民生也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人民绘就美好生活的新蓝图。
【物价篇】
最实在的民生问题
□腊梅
今年苏州将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无疑是一条令人欣慰的新闻。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猪肉为主要标志的食品价格一路上扬,凡是人民生活必需品都出现了幅度不同的 “涨价”,“方便面”就是一个典型,加上 “联盟涨价”势头凶猛,一时搅得市场 “上蹿下跳”。就从早点来看物价上涨的情况:苏州去年开春时节,大肉包子是1元,现在是1.5元;大碗面去年年初是5元,现价已是10块。再看房价,去年,每平方米4000-5000元,现在已经是6000-8000元了。这种涨幅还不高吗?物价离谱,工薪阶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仅有的薪水还要支付房贷等诸多开销。
据央行一季度调查,近半被调查者认为物价涨幅大、增幅快,生活压力加大。绝大多数老百姓投资能力有限,不可能依靠股市赚钱来弥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老百姓更需要的是平平安安的生活,不希望仅有的一点存款被通货膨胀夺走。应该持续加息,扭转负利率,才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所希望的。
物价是最实在的民生问题。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 “物价”,最担心的也是 “涨价”。这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物价上涨,调控措施跟进,保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责无旁贷的选择。
稳定物价是稳定民心的首要任务。物价上涨过快过猛,固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预见性和超前性不够。根据苏州统计局的数字,2007年,苏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虽然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涨幅,但同比涨幅仍为4.2%,创下自1997年以来长达10年的纪录。猪肉、粮食、副食等食品价格的 “连锁反应”,成为老百姓的最大 “关注点”。希望广大民众不要过分埋怨政府,毕竟经济是有规律的,要相信政府会遏制暂时的高物价。
其实,为了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苏州市委市政府近期频频出招,采取了多项紧急措施。苏州物价部门积极组织货源,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供应,同时减免有关费用,如农副产品货车过路费以及农贸市场摊位工商管理费,启动价格异动应急预案,来稳定物价。物价部门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苏州市社区用药政府补贴供应价实施方案”。还及时完善了困难群体动态价格补贴政策。组织实施了农资价格、涉农收费、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教育收费、电力价格、涉水价格等专项检查。
在最近的全市物价会议上,苏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今年苏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为此,苏州市政府与下属的11个市、区政府、20个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价格调控责任书。市委市政府出手果断,下边落实是关键。抑制物价的保卫战,应该把工作目标确定在狠抓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措施上,使主要食品价格逐步有所回落,让老百姓最关心和最担心的 “问题”有所缓解,这样才能取信于民,稳定民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和谐苏州做出努力。
【房价篇】
让人心忧的增值保值
□天行
房子尤其是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今年的两会也不例外,甚至观点更加精彩纷呈:新“建设部”不主张提房价“拐点”说、商品房预售制度成房价上涨 “帮凶”、房市低迷不等于房价要下降、08年大城市房价将跌,国内房价将全面理性回归等。
如上言语,有的出自经济学家之口,有的出自“相关”部门、房地产商之口,不可谓不权威、不专业,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这之中孰是孰非,犹如一团乱麻,一时还真分不清楚。在此,作为一个房市中连“菜鸟”也称不上的普通百姓,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
毋庸置疑,房价之高,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可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带孩子来家中玩,聊起所住城市的房价,06年春季买了一套面积120平方米、阁楼七八十平方米,总价60多万元的房子。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多,现今的总价已经达到100多万元,朋友连连感叹:房价真涨疯了,早知道如此,自己以前的“蜗居”不卖,租出去,现今“身价”翻着筋斗往上涨啊!
这是现实中普通人的心态。再看日常生活的一个常态,有创意就是生产力,注意力经济时代,人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广告了,道路两边,公交车上……而豪宅,别墅,奢华尽藏,给人的感觉就是房地产无处不在,又处处都是商机。当然,住房,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而与之相应,适应民众需求相关的住房建设力度也要加大,可如此这般?还是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今年两会上,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上,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希望涨,保值增值?
重新回顾一下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过40年的飞速发展,日本的富裕程度已经比肩于美国。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致力于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技术、新材料、激光技术等几个领域的创新,埋头于产业升级时,聪明的日本人却发现了一个更快更省劲的发家致富的新领域:倒腾房地产。于是,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暴涨,“卖掉一个东京,买下整个美国”。80年代末,索尼总裁盛田昭夫志得意满地写了一本《日本可以说“不”》。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日本的房地产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泡沫破了,紧接着是15年的停滞。
流行病学中,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常识:流行的大多是病毒——套用此常识,当农民工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普通住宅楼竖起来,可并不能体现技术进步,当这些缺少知识含量的产品,竟然会成为“支柱产业”、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再当其他行业最优秀的企业,开始放下自己擅长的业务跻身到房地产行业中都去牟取暴利?想起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那句话:(价格再涨),还不就是那栋楼吗?!
【药价篇】
价格虚高谁之过?
□王平
什么时候最能切实感受到医药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两会”。 每每 “两会”,医药总是必谈的话题,而一旦涉及于此,药价又总是会成为问题的核心。历经10年,22次价格下调,可老百姓依然疾呼“药价虚高”,为什么?药价究竟高不高呢?
在刚刚结束的 “两会”上,有代表再次用 “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出药价虚高之甚:成本几块钱的药片怎么到最后卖给老百姓就变成了几十块钱呢?红霉素原料药和其制成胶囊后的价格最高相差1000倍。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 “摆事实,讲道理”,一张光盘的造价不过区区几毛钱而已,可是微软的正版WindowsXP操作系统却卖到上千元,我们在消费的同时却从未对此提出质疑,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那张环形的塑料板背后蕴含着的是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以及无数研发人员的辛勤劳动。
判断一个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不能仅看制造成本就匆匆下结论。目前我国药企的全行业赢利能力不足10%,从2003年到2006年,赢利能力分别为9.7%、8.8%、8.4%和8%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一瓶供静脉滴注用的氯化钠注射液,出厂价还没有一瓶矿泉水的价格高!很明显,药价高企主要责任并不在制药企业。
有人说,销售费用居高不下,销售过程腐败盛行是药价高企的原因。可是再追究下去,真正的根源是药品的直接消费者——医疗机构在整个价值链中具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国内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医疗机构的权力:可供选择的采购对象多如牛毛,所以他们讨价还价的能力无疑会异常强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虚高的药价基本集中在整条价值链的末端,而在这个背景下,绝大多数的限价、降价手段最终却都只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
进一步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医疗机构在整个价值链中的绝对强势地位,是 “以药养医”的不合理医疗体制所赋予的。中国医疗改革趋向民生,开始于医疗服务。医院在医疗服务以民为本的基础上,已经无法获得任何利润,甚至是在赔钱,所以惟有通过 “以药养医”这一不合理的制度来支撑其巨额的基建和营运成本。长久下来,即造成国家一再调控下调药价,而民众却依然高呼药价虚高,绝大多数的限价、降价最终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的恶性循环。
此外,国家对药品直接定价,并没有真正解决药价高企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总商会会长、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就建议国家取消对药品的直接定价,建立完善的药品价格管理与调节体制。只有尽快建立对药品价格科学、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估体系,并以此作为出台价格政策的重要依据,避免药品价格调整中的“一刀切”现象,实行公平竞争、优质优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药价虚高的境况。
【股价篇】
保护投资者利益
□晓乾
相比往届,资本市场在今年的全国 “两会”上更受关注。下调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动情况监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资本市场的论述: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建立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去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今年温总理又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作为回应。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央政府对于事关民生的股市,表现出慎重严谨的态度。
温总理关注资本市场,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迅速提升,更意味着对资本市场有更多期望。我们看到,经过十几年尤其是近五年建设,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特别是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沪深两市15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发生裂变式增长,其中A股市值高达30万亿元左右。我国资本市场成为新兴市场最大、全球第四的证券市场。同时,经济高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上表现良好带动了股市上涨,有限的投资渠道和股市赚钱效应加快了居民储蓄进入股市的进程,并让居民们共同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 “红利”。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大而不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仍不健全;市场守法意识、信用建设还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投资者风险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在2008年初引发了一轮市场大波动,也引发了温总理在3月18日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声承诺:政府密切关注。短短六字,将总理的心与股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有国外分析家说,温总理的讲话意味着政府对股市的 “市场调控”,我则更愿意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的字眼来代替“市场干预”,因为“市场调控”多少有点居高临下的管理意味,而“营造市场环境”则意味着国家对正常经济运行观念的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这就是:在一个希望在前的社会里,政府正追求“责大权小”。所谓“责大”,就是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担起更多的责任,不单只是保护机构的利益,而是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当然也包括散户,尽可能地把市场做得更健康,更公平、更公正。所谓“权小”,就是政府应该谦卑地使用权力,而且充分放权,使社会有尽可能多的自由去创造财富和享受生活。在此基础上,中国股市才能在实现平稳发展中走向真正的市场化道路。我想,这也是总理的希望。 (编辑: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