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与美元走软及美国通胀预期有无法割裂的关系,而出于避险以及博利目的的大量流动资金进入商品市场却带来了商品价格异乎寻常的剧烈波动。对于希望将商品加入投资组合以对抗通胀风险的投资者而言,商品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困扰。
流动资金搅动商品市场
代表19种大宗商品整体走势的道琼斯-AIG商品指数从2006年初至2007年末的两年时间中波动范围维持于156至185点左右的29点的波幅内。而今年至今不到3个月的时间中,该指数的波幅就超过了34点。
相对于金属和能源价格而言,农产品价格更为剧烈。仅3月以来,CBOT大豆
期货5月合约就7次收于停板价格位置。市场流动性的突然终止是参与者面临极大的头寸风险,也直接引发了CFTC对于相关产品涨跌停板幅度的修正。在经历了今年以来的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后,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CME
Group在周一宣布,交易所已获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批准,将自3月28日起扩大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期货的涨跌停板幅度。
期货市场参与者实现风险转移的前提是市场具有充分流动性,即成交价格的连续性。充足的市场流动性给了投机资金迅速出入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套期保值交易者的头寸风险向投机者的转移。而近期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显示商品市场的流动性遭遇了极大挑战。
出于对近期美元走软和美国通货膨胀的恐惧,投机资金的涌入直接“搅动”了商品市场。摩根大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361只商品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了980亿美元,而去年底345只商品基金的资产规模为800亿美元。就软红冬小麦市场而言,指数基金控制的头寸相当于两年的产量。
相比股票市场高达45万亿美元和
债券市场高达20万亿的规模,商品市场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场内交易的标准化合约为投机资金介入商品市场提供了快捷的通道。大规模和高流动性的投机资金出入规模偏小的商品市场使得价格的波动在今年异常剧烈,此前部分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限制也不符合目前市场的情况。
大宗商品证券化利弊
投资于供应相对稳定的大宗商品显然能够对抗宏观经济的波动风险。但规模偏小的商品市场显然越来越难以平稳地应对不断流入的投机和避险资金。目前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的表现已显示了当下的市场特征,期货价格同时又影响了商品现货的定价,并给希望进入商品市场的流动资金提供了新的指引。
事实上,希望介入商品市场的流动资金在商品现货和场内衍生品之外并没有太多选择,这同时也决定了商品市场对于流动资金的吸纳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宗商品进一步的证券化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证券化可以将商品汇集起来,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并能实现据以融资等功能。如果投机资金有了更多的证券化的商品投资品种选择,便可减轻对于期货和期权价格的影响,并同时减少对商品现货定价的影响。这也成了将商品纳入投资组合的基础。
但“次贷”危机的出现也显示资产和债务证券化产品的惊人风险。大宗商品的证券化也因此需要更为严密的法规环境和风险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