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森又来了。每次都是关键的时候来。他来了,人民币升值就会破一两个重要关口。这次也不例外,破7在即,股市指数也对他行了个跪拜大礼。
就目前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CPI元月上涨7.1%,二月上涨8.7%,这种价格上涨的惯性以及传导就像波浪一样冲击力很强。1-2月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181.28亿美元,同比增长75.19%。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704元,可同期存款却增加8045亿元。
我国这次面临的宏观调控形式十分复杂,既有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又有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深层次问题;既有对外依存度过高投资过高的问题,又有内需不足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既有国内经济周期性问题,又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既有全球经济新格局的调整要求,又有用心险恶的经济围堵。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中提出宏观调控工作目标;GDP增长8%左右,CPI控制在4.8%左右。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必须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
“两会”前后,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调控措施,比如今年信贷规模控制在与去年持平水平,其中中国银行略小于去年规模;自去年以来第12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15.5%,大约再次冻结资金2000亿元;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减少出口退税;行政干预部分食品价格等等。这些政策包括了法律、行政、市场多种手段,由于政策的滞后性,调控的效果还需要观察。
可以明确,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决不仅仅是今年一年的任务,它将至少延续三年,必须认识到调控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就当前而言,要审慎破解三个难题:
第一,货币政策难题。我国外汇积累1.6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过多对本国经济影响一是本币升值压力大,二是流动性过剩,三是推高资产价格。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经超过10%,照目前的升值速度,今年将超过10%。资本是逐利的,国际游资如石油美元、对冲基金在美国金融市场动荡情况下自然首选中国这样的市场。美国政府对此推波助澜,一方面听任美元大幅贬值,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趁机降息,扩大与人民币的利差。3月19日美联储降息75个基点,利率降至2.25%,同期人民币一年期利率4.14%。很明显,国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即使放在国内银行什么也不干,升值和利差就可以套利百分之十几。这么高的收益率必然加速国际资本流入,从而给人民币造成更大压力。外汇储备过多——流动性过剩——价格上涨——升值和加息预期——形成利差和升值套利——外汇储备更多,我们现在就面临这么一个怪圈。不加息,会助推通胀;加息,利差增大会助推流动性。不升值,通胀压力大;升值,又引起游资涌入。所以,央行在2月份CPI达到8.7%的高位,依然没有加息,而是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冻结资金大约2000亿元,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因此,只要通胀形式稍有好转,应当适时降息减小利差,并相机采用调整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降低国际游资套利预期。至于货币升值带来的套利,这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必交的门票。我们所要警惕的是严格控制资本的进出,把紧资本项目下兑换的闸门,采取跑碎步的升值办法,化解国外资本的金融狙击,避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重现。收紧银根、控制进出、慢升值、不升息当是今年货币政策基调。
第二,物价上涨难题。假定货币供应量不变,价格的变化反映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假定供求关系不变,价格的变化反映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目前所谓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主要指的是能源(石油等)、资源(铁矿石等)和粮食(大豆、玉米等)价格的上涨,都是外部因素造成的,既有供求因素也有货币因素。回顾几年来这几宗商品的价格变化,一只看得见的手清晰地凸现出来,这就是美国及西方盟友的人为操纵。当初俄罗斯百废待兴,指望从石油出口中积累资金用于国内建设,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期待解决国内困局,可当是世界市场上石油仅一二十美元一桶。现在我国年消费石油量的一半需要进口,石油价格却涨到100美元以上,而且产量占世界石油市场40%的欧佩克多次开会,最终决定不增加产量。再看大豆,我国东北是大豆的故乡,过去我国粮食基本不进口。前些年美国大豆质优价廉,冲垮了东北的大豆生产和加工体系。等到我们需大量进口时,大豆等粮食作物价格一路飙升。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同样如此,我国企业基本上没有话语权。石油、粮食、铁矿石等上游产品价格一抬,涨价就迅速传递到下游产品,实际上的通货膨胀已经形成。运用行政手段控制价格上涨,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三月末,国家终于同意光明和三鹿两家乳制品企业产品涨价,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商品宣布涨价。下游产品若不涨价,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价格会扭曲;若涨价,“结构性通胀”就会演变为“明显通胀”。国务院目前对粮食采取一手提高收购价,一手发放更多补贴以确保粮食安全。这样的措施,也一直在对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实施。但零售价不涨,可能吗?对于物价,不干预不行,干预又引发效率损失,带来相关更棘手问题。那么一方面调优结构确保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加大补贴,保持物价温和上涨是唯一选择。
第三,投资冲动难题。由升值和利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投资过大,无论是实物投资还是金融投资,也无论投资股市、债市或房市、
期货。其结果必然是推高经济泡沫,而泡沫一旦破灭,深受其害的只能是我国的实体经济。另一个投资冲动来自于我们自身。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国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评价唯GDP化了。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拼命追求发展速度,至于宏观调控那是中央的事。某些省公布的数据今年头两个月贷款增幅都接近20%,都憋着一股能多快就多快的劲抓经济。在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内消费难以迅速扩大,对外出口受升值和出口政策调整影响要保持过去那样的速度已不可能(1—2月我国出口额1969.6亿美元,同比下降24.6%),因此各地发展经济主要还是靠上项目扩大投资。宏观上看,央行控制了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整体与去年持平略减,也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资为零或负增长。也许部分地区信贷投资增幅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但全国不会增长。但是,体制外的投资如企业自有资金投资和民间资本投资是难以控制的。目前我国企业自有资金投资占到了社会总投资的70%。实际上国家这几年年初制定计划时都是按8%定目标,但年底都超过了10%。最近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大约只能比去年的11.4%降一个百分点,要降到8%确实很难。外国直接投资、国家信贷投资、企业和民间投资这几部分加在一块,如果抑制不住,经济过热现象就不会冷却,8%就不可能实现。看来国家对贷款的控制可能还要更紧,中小企业会普遍感到贷款难,甚至会引起一些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希望房地产企业不出问题,否则后果难以预料。从全局看,必须进一步管紧土地和信贷,控制投资增长过快,严格监控房市、股市过度投机。
总之,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
汽车,如果路况好、车子新,快点跑是好事。可我们现在面临的路面坎坷不平,车况还不好,速度太快了就要出事。至于宏观调控的时间,什么时候我国经济转型大体完成了,什么时候就不需要实施调控。其标志应该有三:一是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降到30%左右,二是中国人敢不存钱或者只存很少的钱,三是“中国制造”变成高档的别称。到那时,保尔森就不会来了,我们也可以潇洒地挥一挥手:别了,保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