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期货讯 11月17日上午消息,商品期货涨跌不一,黑色系分化,铁矿涨近3%,焦炭(1836, 24.00, 1.32%)涨逾2%,螺纹、热卷跌逾1%;有色金属波动不大,仅沪镍跌逾1%,其他金属涨跌幅均微超过1%;能化板块迎来反弹,玻璃(1467, 29.00, 2.02%)、郑醇涨近2%,PP、PVC(6005, 40.00, 0.67%)、塑料(9620, 30.00, 0.31%)均上涨,仅PTA(5520, -26.00, -0.47%)微跌;农产品较弱,淀粉跌逾3%,白糖(6363, -87.00, -1.35%)、玉米(1677, -13.00, -0.77%)跌近1%,豆粕、棉纱、棉花(15035, -20.00, -0.13%)、郑油、大豆、鸡蛋飘绿。
截止上午收盘,铁矿涨2.98%,焦炭涨2.40%,郑醇涨1.96%;跌幅方面,淀粉跌3.46%,热卷跌1.69%,螺纹跌1.24%,沪镍跌1.20%。
煤炭供应偏松格局将持续到供暖结束
数据显示,今年9月,内蒙古生产煤炭7521万吨,同比增加791万吨,增幅为11.75%;1—9月,内蒙古累计生产煤炭68066万吨,同比增加7703万吨,增幅为12.76%。
另外,10月,陕西生产原煤5004.73万吨,同比增加554.03万吨,增幅为12.45%;1—10月,陕西累计生产原煤43589.62万吨,同比增加7020.98万吨,增幅为19.20%。
据悉,今年1—10月,我国共进口煤炭22612万吨,同比增长12.1%。目前已经到达进口限额,进口形势较为微妙。市场人士更关心的是进口政策是否会松动。他们认为,不排除年初部分放行的可能性。不过,春节前,进口煤成为冬季用煤高峰的有效供应源已是不可能的了。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先进产能,近两年动力煤供需呈现动态的紧平衡,随着淡旺季的变迁呈现供应小幅过剩和供应小幅紧缺局面,进而造成价格明显区间波动。“今年,受严格的安检、频繁的事件性停限产、电厂持续低库存、下游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煤价持续超出绿色区间,这也刺激先进产能加速释放。明年,煤炭供应仍有增加空间。”西部期货黑色系高级研究员谢栩说。
国内下游铜需求持续疲软并未见好转之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铜消费的走向对全球铜价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根据SMM的调研数据看,10月国内铜下游行业中的电力行业和家电行业因消费走弱从而使得产量出现显著的下滑,与此同时新订单量亦出现减少,此外受10月铜价强势上扬因素的影响,下游企业畏高情绪较浓,多以消耗自身库存为主,进而使得企业成品库存也随之下降。同时根据海关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为33万吨,高于上年同期进口的29万吨,但低于9月进口的43万吨,创4月以来最低位水平。从进口盈利平衡来看,9月以来进口盈利窗口多处于打开状态,并在10月底大幅拉升,但这并未使得进口量出现增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是由于面临10月国庆假期且今年国庆假期长于往年,国内企业多将进口提前至9月完成,另一方面则是受10月下游终端需求持续降低,企业按需采购和消耗自身库存为主,而国内冶炼厂开工率相对较高,对进口的依赖有所降低所致。
从全球铜的消费占比来看,2016年美国共消费铜181.1万吨,占全球铜总消费量的7.73%,仅次于中国,而从美国国内各行业铜的消费占比来看,建筑业占比44%,居于首位。
因此,在中国消费需求持续疲软的状态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铜消费量能否在飓风过后的重建过程中显著增长对于全球铜消费的回暖至关重要,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