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股的最大"多头"是谁?是政府。但这个最大的"多头",其阶段性目的,却并不是"做多",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政策调控,防止股市的暴涨,进而防止随之而来的暴跌。
当前政府对股市的政策,仍然是一个"多头思维"之下的政策。也即,中央政府对股市政策的基调,仍然延续了"应对流动性过剩"和"牛市思维",也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我们才会看到证监会今年以来,令人"费解"的一系列动作,也才有了温总理近几次讲话,仍然以强调"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来应对"股市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
博览分析员认为,所谓的"优化结构"或者"建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易机制的变革",如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工具,二是,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如温总理报告当中所"专门单列"的创业板、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根据现有的状况和进度来判断,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在通过"建制"来"优化市场结构"方面,会有所建树,特别是在"多层次市场"方面,将快于"交易机制"的变革,至少现在市场普遍预期,创业板的推出会先于股指期货(我认为,当前的市场点位,是有利于股指期货的"平稳、安全"推出的)。
博览分析员认为,导致交易机制改革的进程滞后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的主要原因,除了有关交易机制变革涉及一些金融衍生品、或者交易方式会放大交易风险,让政府方面相对保守以外,也和其对股市整体发展战略基调的判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关--。
我在此前的《对政府而言什么才是当前股市最大的风险?》一文中指出,对政府而言,当前股市最大的风险,是如果有关的制度建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继续被延误,一旦行情出现些许好转,财富效应的吸引力,会导致目前仍然"滞留"在中国的"过剩流动性",再度"淹没"A股市场。
也即,政府方面对股市风险的担忧,更多仍然集中在"上涨过快"所带来的问题,管理层对导致A股再度"大起"的根源,仍然耿耿于怀,毕竟流动性过剩并未"走远",虽然当前所看到的情况是"离开"了A股,但却只是到资本市场的其他领域去"串门",或者暂会银行去"休眠",一旦A股再现"财富效应"(更准确的说是"暴富效应"),A股重蹈"大起大落"的覆辙,并非完全不可能。(博览首席研究员,刘天智)(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