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数境外
期货市场一样,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之初也走了一段弯路。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清理整顿,现在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批大宗商品期货相继上市,股指期货与商品期权即将推出。此外,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期货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使交易环境进一步宽松,市场日趋活跃,交易量、交易额和保证金规模连破历史新高。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金融衍生品的引入将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交易的服务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全球因期货交易失误而造成的重大亏损事件已经多次发生,包括不久前发生的法国兴业
银行和曼氏金融事件,这些都不止一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防范风险,对国内期货市场及期货公司是一个大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专业性服务、客户管理模式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和提高,才能继续走在
行业竞争的前列。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期货交易风险管理与控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都很大,保证金计算与风险控制还处于初级水平,因此有必要构建新一代的保证金计算与风险管理系统。
我国期货市场保证金制度现状
保证金制度是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环节,被称为期货市场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门槛”,在控制市场风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委托Capco公司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保证金制度是交易所、结算机构、经纪公司和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最为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之一。
资料来源:FIA、FOA和Capco
保证金是期货交易的根本,保证金制度主要包括保证金水平设置、保证金调整权限安排、清算机构设置、保证金等级区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金水平设置。保证金水平设置直接体现了市场风险控制水平及有效性。国际市场上保证金设置基本上可分为策略基础保证金(Strategy-Based
Margin)和风险基础保证金(Risk-Based
Margin)。
策略基础保证金是将一个投资组合的各种投资按市场价值比例进行计算,即使一些投资的保证金能相互抵消,仍需符合事先确定的策略,与各投资之间的实际相关性无关。策略基础保证金没有考虑各个投资的波动性,具有静态、一刀切的特点,这一模式已被使用多年,尤其是在早期的期货市场。虽然它忽视了各项投资间的实际相关性,会要求过量的保证金,但因其具有计算简单快捷的优点,至今为止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我国期货市场的保证金模式基本上属于这一种。目前,我国期货交易所保证金的比例一般为5%,这一比例只适用于持仓小于一定数量、离最后交易日尚有一段时间的状况。一旦超越这一状况,各交易所的规定就各不相同,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方式:一是到某一时刻,交易保证金随最后交易日的临近而逐步增加,这种方式称之为渐变式;另一种是从某一时刻起,每隔一段时间增加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数量,如大连商品交易所规定进入最后交易日前一个月第一个交易日时,交易保证金由5%增加到10%,进入交割月时保证金比例增至30%,进入交割月第五个交易日增加到50%,这种方式称之为跳跃式。
同样,随着持仓量的变化而调整保证金比例的做法,各期货交易所规定也不同,主要有两种:一是渐进式,即总持仓量每到一持仓量界限时,保证金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另一种是跳跃式,即总持仓量每增加到一新的持仓界限,保证金比例增加若干百分点。
大商所临近交割期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风险基础保证金在计算组合保证金时,以投资的风险价值为基础,而且考虑了投资的波动性和各投资间的相关性。
这两种保证金设置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对组合投资中各投资价值相关性的处理。策略基础保证金基本忽视了各项投资间的实际相关性,风险基础保证金则考虑了这种相关性。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对于策略基础保证金,风险基础保证金可以在控制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投资成本。近二十年来,风险基础保证金模式越来越得到了市场的重视。根据CBOE有关保证金的研究
报告,这一模式可以与策略性模式同样控制市场风险,但明显地降低了对保证金的要求。
就我国期货市场而言,目前的保证金计算方式相对固定,并不实时更新。这种保证金制度在早期有效地保证了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尤其是股指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即将推出,对国内保证金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期货市场保证金的设置方式面临着改革,目前的策略基础保证金向风险基础保证金转变将是大势所趋。
国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期货公司盘中动态风控流程主要分为风险通知、风险处理、事后确认,由风控专员和强平专员共同协作完成。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通知。每日结算后,风险专员对客户风险度1(即公司标准)低于100%时,逐个通知到客户本人或其指令下达人,约定强平时间,正式履行合同中约定的通知义务,并做好相关通知记录工作。
风险评估。每日开市前,强平专员根据前一交易日
行情走势及前一晚外盘行情走势作出基本研判,筛选出持仓相左的高风险客户,重点关注。
及时跟踪。开盘后,风险专员跟踪病态客户的保证金是否及时追加到位及持仓变化,及时将风险通知和跟踪情况反馈到强平专员处。
服务提示。对上一交易日不在风险榜但持仓相左、风险级别较高的客户重点关注,并依据盘面行情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盘中控制。根据风险通知情况,结合盘中行情走势,对病态客户风险状况进行识别与评估,拟定风险应对措施并按约定严格执行。
风险处理确认。强平专员按约定执行完强平单后,风险专员第一时间将处理结果及客户账户即时情况(权益和持仓)及时通知到客户本人或其指令下达人,做好相关通知记录,并跟踪强平客户当月月报的有效签返。
每日风险总结。风险处理专员填写、保存强平交易单,将当天的处理情况上报风险总监,并于下月初对该月的病态客户风险
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
如今,我国期货相关法规和交易所交易规则日趋完善,《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也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中国证监会和期货业协会不断强化行业从业人员管理,倡导诚信,行业诚信水平和人员素质快速提高。另外,全行业投资者教育全面展开,期货公司帮助客户了解风险,倡导理性操作,客户的风险意识大大提高。可以说,当前国内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大大改善。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化交易使实时动态风险控制成为可能,期货公司对客户的静态风险管理也已开始向实时动态管理转变。但是,国内期货公司的风险控制更多的是一种“消防员”的角色,只是事后的灭火,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事前预防,具体表现为:
1.风险管理手段匮乏。目前期货公司主营业务单一,能够运用的风险管理工具非常有限,主要依靠调整保证金比例进行风险控制,更谈不上使用组合工具等来分散业务风险。当出现单边市行情导致系统风险时,期货公司就束手无策了。现在,期货公司能够运用的风险管理手段多是事中和事后的手段,如强制平仓、追加保证金等,缺乏风险预警等事前手段。由于风险管理方式的落后,一旦发生稍微大一些的行情波动就有可能出现客户账户穿仓的事故,这将会给期货公司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国内期货市场保证金存量和客户数量的大幅增加,这一类风险发生的频率会更高。
2.风险管理的成本较高。交易所风险管理措施越来越市场化和国际化,如放大涨跌幅度。从风险阻隔的角度看,交易所风险减少了,但增加了期货公司的风险。期货公司不得不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的手段应对这种风险,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成本。但是,同业竞争的激烈又使期货公司不能漠视保证金比例提高所带来的客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