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全球粮价中国最低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4/27 15:29:00

  近来,一场席卷全球的"粮荒"引发各国的关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因为粮食紧缺发生了骚乱。"粮荒"自然引发了粮价飞涨:据统计,自2007年中至今,全球粮价上涨大约40%。仅今年前两个月,世界粮食价格就上涨了9%。今年3月,大米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小麦价格创下28年来最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官员甚至认为,全球食品短缺已处"紧急"状态。

  不过,许多观点认为,此次全球性的粮价飞涨,对中国影响有限。新华社《上海证券报》撰文分析指出: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国内粮食价格将保持上涨趋势。但我国粮食供给目前保持大体平衡,国内粮价更多是受政策影响,因此我国国内粮价受国际影响有限。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

  然而,尽管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遇到什么威胁。但在粮食生产、流通的一些环节,我们却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若不加以及时化解和处理,粮食危机可能在潜伏一段时期后在我国爆发。

  当前,我国国内粮价更多是受政策影响。

  ○问题一

  ■国际粮价高,粮食出口如何控制

  综合《农民日报》及《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目前国际上粮价飙升,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粮荒的情况下,可以说,中国是一片绿洲。"国家粮食局研究员、著名粮食问题专家丁声俊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国际粮食储备现在是30年来最低的,但我国的粮食储备却连年增加,现在有1.5亿到2亿吨的库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粮食安全系数即粮食库存相当于消费量的比例达到17~18%就是安全的,而我国达到了30%以上。

  然而,也正是因为我国粮价处于全球最低价的"绿洲",其中的"差价"才容易激发粮食出口的冲动。丁声俊分析说:从目前的趋势看,涨价的压力在短期内无法扭转,有些权威机构预测近一两年都会面临涨价压力。目前,大米、玉米、小麦等国际价格都高于国内,再加上能源、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比如石油涨价导致国际运费提高,化肥国际价格上涨了200%。以粮、油料为原料的制成品价格也持续上涨。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经济联接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传导作用,国际粮价暴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压力也在加大。

  实际上,为确保证国内粮食供应以及抑制粮食出口,我国政府已经在短时间内连续推出了一系列宏调措施保障国内供求。财政部先在2007年12月20日宣布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然后在2007年12月30日进一步宣布,对上述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为期一年的出口暂定关税。

  然而,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近日表示: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但由于我国的价格和国际并不接轨,所以即使加上30%的出口税,把粮食出口到国际市场,仍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

  今年以来,大米出口量超过世界总出口量的1/3的埃及、越南和印度等国先后对大米出口进行了限制,印度尼西亚也表示要紧随其后采取措施限制大米出口。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纷纷把大门关闭,反映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对此,丁声俊认为,当前国际粮价暴涨,我国成为低粮价区,应严控大宗谷物的出口。不能为了挣钱而不顾粮食安全。重点应放在控制谷物出口,对小杂粮可以考虑让其自由出口,因为小杂粮主要产自边疆干旱半干旱地区,它的出口是特色产业,有利于国内生产,与大宗粮食产品有所区别。

  ○问题二

  ■控制CPI与控制粮价上涨的两难

  综合《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及《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今年一季度,我国CPI数据已高达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CPI的持续走高,让我国要在年内实现CPI控制在4.8%的目标显得更加严峻。因此,控制粮价上涨,又多了一重反通胀的意义。

  然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在去年以来的食品价格上涨中,粮食价格上涨并不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主要还是由于猪肉和食用油的价格上涨较快。以北京地区为例,2006年4月富强粉的批发价格每斤是1.06元,现在是1.08元一斤;大米批发价格现在是每斤1.37元,而去年同期是1.41元。小麦丰收供应充足,面粉价格自然不会有太多上涨,全国粳稻丰收,大米价格还要下降。

  丁声俊则分析说,当前国内的粮价上涨有四大特点,就是温和性、合理性、结构性和可控性。温和性是说我国目前的粮价上涨是温和的,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只有6.4%,拉动食品上涨的主要是猪肉和植物油;说目前国内粮价上涨合理是因为过去粮食价格长期偏低,目前的这种上涨是处于合理区间的恢复性上涨;结构性是说在我国是有些地方粮价在涨,有些地方还偏低,主要是南高北低,北方粮食主产区有些地方的粮食还低于最低收购价,而且有地域区别,西北粮价比较高,河南低;可控性是一旦国家采取宏观措施就能把粮价稳住,现在的成品粮价格是略高于1月,粮食公开拍卖、竞价销售和粮食最低收购价两大政策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现在,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关注前所未有,各项政策纷纷出台,这些政策中又以平抑粮价为多。对此,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品和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钟普宁曾表示,当前控制粮价政策,可能会造成一年之后粮食供给不足。所以,在补贴没有跟进的前提下,一味压粮价并不会阻止国际粮食危机扩散到国内,反而可能促其恶化。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价格只是提前释放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如果仅仅关注于CPI的稳定,那么可能在一年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价格危机了。

  对通货膨胀的恐惧,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应该赞同将防通胀置于核心地位的管理理念,但在粮食问题上,通胀的恐惧并没有粮食短缺所带来的危机更大。然而,现实情况要求我们既要实现CPI调控目标,又不能过度打压粮价,这似乎陷入了一种两难的矛盾境地。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考验着有关方面的智慧。

  ○问题三

  ■农产品的金融属性令"炒作"风险难免

  综合《光明日报》及《农民日报》报道:连续四年的粮食丰收,我国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得以从容面对这次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冲击。然而,尽管由于粮食供给的充分,使我国能够在全球"粮荒"的情况下"免疫"。但由于农产品也具有金融属性,在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呈现一体化的今天,倘若国际投机资本趁机介入恶炒粮价,依然能使这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以另一种方式影响我国。

  这种隐患,其实已有先例。尚强民举例介绍说:大连豆油期货价格1月24日时才9910元一吨,国内外恶炒南方雪灾因素后,3月3日价格达到了14154元。当晚国家发改委开会研究怎么调控国内偏高的食用油市场。第二天一开盘大连交易所豆油价格上涨500多点之后,大幅度下跌了1000点。同时美国贝尔斯登公司出现问题,据称有50亿美元从商品期货中撤出,芝加哥市场大豆、豆油价格出现大幅度快速下跌行情。这一次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原因就在于中国因素被恶炒。有研究指出,美国指数基金进入期货市场没有头寸限制,庞大的资金做多期货,可以使商品的价格完全背离商品供求的基本面。

  丁声俊也强调说,在国际粮价暴涨的情况下,要高度警惕投机和陷阱。他认为,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影响,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原来在房地产、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上的吸引力减少,投机资本也已涉入粮食这一大宗产品。相关部门应建立起自己的信息体系,加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话语权。

  ○问题四

  ■城市化进程,令国内供需平衡存变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指出,从2006年年底持续到现在的粮价高位运行,意味着中国的农产品的供给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新的供需平衡紧张阶段,且供给偏紧。

  10年前,当中国的粮食产量于1998年达到历史顶峰5.12亿吨之后,中国政府曾经对农业的发展做出过判断:我国的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农产品供给基本平衡,且丰年有余。由于担心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结构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的过剩问题"。从那年开始,执行了多年的粮食收购保护价开始被逐步取消。

  张红宇表示,1998~2008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农业自身出现的问题,使得中国粮食供需出现了新的问题。以工业化发展为例,2003年~2006年中国玉米生产量年均增长7.9%,这样的增速在农业领域已属惊人。但同期,中国玉米的加工转化能力年均增长高达20%,3倍于玉米生产的增长。

  除了工业化对农产品的消耗,城镇人口结构和食品消费结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

  截止到2007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9亿~5亿人,其中有2.2亿人口是从事非农产业。"这些人过去是粮食、肉类的生产者,现在变成了纯消费者,需求大大增加了,自然极大的增加了我国粮食供给的压力。"张红宇表示。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平衡正在建立之中。中国18.27亿亩耕地要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无论如何,这个资源紧张状态将时刻存在。

  ○问题五

  ■惠农政策"打折",鼓励生产仍任重道远

  综合《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及《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尚强民认为:3月27日国务院对加强2008年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做出了全面的布置,提出了10项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利措施,随后又对全国的稻谷生产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样,将稳定粮食生产,对于确保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惠农政策,却因为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种种问题,使得真正落到农民手中的实惠并不多。惠农政策大打折扣,农民的积极性还能保证吗?

  例如:今年,国家安排5625亿元投入三农,比上年增加1000多亿,其中,250多亿元直补给农民。但因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高于粮价上涨,巨额补贴仅在农民手中打个转,全部成为上游厂商的收入。而化肥在农业物资中占比较大,250亿可谓多流转到化肥行业的各个环节,出于化肥行业上游的钾肥最多。而广遭业内质疑的,即是垄断国内钾肥进口和销售主要厂商之一的中化集团。山东某化肥上市公司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钾肥上涨,是国际和国内的垄断造成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化公司主要股东有北美CANPOTEX销售公司的成员,在每年进口钾肥价格谈判中,中化公司作为中国进口方的代表,其实是和其大股东谈判,在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国内进口企业利益的考量上,很难趋于平衡。而钾肥气势恢弘的涨价中,中化集团从国内企业及产业链终端所攫取的巨额利润,其实被国外厂商坐享其成——其中,就包括国家的250多亿元的对农直补。

  有调查显示:随着以化肥为首的农资涨价,加上政府控制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不断下降。曾有记者在全国产粮大县四川岳池采访时,发现一个老农在农资店柜台前站了好久仍拿不定主意:"化肥价格翻了番,不知道明年的稻谷是个啥子价,这化肥买还是不买?"

  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教授不久前对东北、华北农村的调查,发现有部分农民将耕地从种植粮食作物转化为种植油料作物。而张红宇在调研中也发现,因为投入成本过高,南方一些水稻高产区已经出现了双季稻改单季稻的情况。

  多位学者、官员预期: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未来国内粮食供给将会持续紧张,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压力更大。"可能为未来几个月甚至是一年后的价格暴涨埋下了危机。"黄季焜说。

  ○问题六

  ■粮食库存流通体制存隐忧

  综合《农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及《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不久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份关于世界粮食形势的报告中说,已经不多的世界粮食库存预计会下降到20多年来的最低点。而在这种世界性的"恐慌"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大胆发言制造了新的"紧张"情绪——他在不久前的"两会"时曾指出,有人向其反映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

  而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安徽当涂粮库储备不足的问题,虽然随后有国家粮食副局长郄建伟表态称"粮库常态是应该有粮食的,但粮库没粮食本身不能说明问题",但依然有观点认为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袁隆平指出的问题。

  除了库存数据的疑问,粮食物流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曾有专门调查显示,目前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库存占全国总库存量的70%,而北京等7个主销区的库存占全国总量不到10%。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东粮食自给率不足40%,六成粮食需要从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省区调配,同时,还要从东盟国家进口粮食,年缺口粮食达2400万吨,是我国第一缺粮大省。

  "由于粮食生产消费的这种区域不完全对称,使得粮食一旦流动不畅,很容易引起粮价波动,建议销区增加库存。"有粮食专家建议。

  丁声俊则指出,应适度增加西部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粮库数量,以备不时之需,因为这些地方由于交通不便,一旦出现类似今年1月出现的雨雪灾害,外地粮食很难及时送达。

  然而,与专家的期盼相反的是:一些粮食主产区,却开始大建粮库。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河南省,就是其中的代表。有记录显示,仅在4月17日当天,河南省发改委就统一备案了3家大型粮库,另有两家未通过备案的粮库,实际上也基本上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按照粮食托市收购的相关规定,一个10万吨的粮库、数十名工作人员,一年的毛收入可达1300万元。"省级投资主管部门的备案制度实际上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地方粮库投资冲动太大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粮库项目冒出来。"河南省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

  然而,粮库增多,粮库之间的争夺必将愈演愈烈。河南省粮食系统资深人士分析说:"粮库多了,卖粮的少了,必然推高粮价。"该人士称,如果市场粮价过高,粮库则会小麦收购季节前,通过所控制的企业在市场上将自己的存粮以低价拍走,待收购季节时,粮库再执行最低收购价收购自己企业手中的粮食。"第一,继续套取收储费用;第二,获取利差,因为收购价格每年总是在提高。而这些粮食,整个空转过程中,都是一动不动地呆在粮库里。"

  此外,仓储企业的盲目扩张,对于整个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也是不利的。"这会造成粮食生产者和下游企业之间的食利者越来越多,形成恶性竞争,对粮食价格的稳定也不利。"该资深人士说。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