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终止农产品期货并不能缓解通胀压力,反而使印度消费者失去规避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风险的有效工具。
在世界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历史要远超过商品期货的交易史。而今天,印度政府却奇怪地认为,商品期货交易应该为本国通货膨胀的加剧负责。
印度政府周三下令,将暂停包括豆油在内的四种商品期货交易,原因是政府担心农产品期货价格继续上涨,希望以暂停农产品期货交易的方式控制通货膨胀。而事实上,无论是从通胀的成因还是期货市场的功能而言,终止商品期货交易都无法缓解通胀的蔓延,期货市场也不应为通货膨胀负责。
目前,印度政府已要求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暂停豆油、橡胶、马铃薯和鹰嘴豆期货交易,暂停时间至少四个月。
印度财政部长对外表示,印度正面临着粮食供应的严重危机,政府压力日益加大,因而将会暂停一些商品期货交易。政府将密切关注这些商品期货交易暂停后市场的反应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19日的一周,印度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57%,创下了42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基于同样原因,印度已在去年终止了稻米和小麦期货交易。但很显然,并没有起到作用。过去一年里,大米价格翻了一倍,而小麦价格也上涨了72%。
印度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消费国,现在也正和其他国家一样承受着粮价上涨带来的痛苦。为了缓解通胀压力,确保国内粮食供给,在过去两个月里,印度对食用油、大米及小麦实施出口禁令,并取消了食用油进口禁令。
既然已经有了终止稻米和小麦期货交易的失败案例,印度政府在此推行类似措施着实令人迷惑不解。
通货膨胀意味着商品价格总体水平持续上扬。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而导致的,而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供给学派也认为,通货膨胀是由资金供给过剩与资金需求不足所引起的。
在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米塞斯看来,货币供应增加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立刻在各个市场同时出现,而是先在一个市场出现后如波浪一样逐渐扩散到其他市场。
很不幸的是,全球普遍存在过剩的流动性在游历了房市、股市,以及能源和金属市场后,现在来到了涉及面更广的农产品市场。
显然,无论基于怎样的理论体系,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方式一种的期货交易与通货膨胀的发生并没有根本联系。除了普遍存在的过剩流动性和美元的弱势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得益于全球农产品库存偏低的支持。同时,在非粮生物燃料技术尚未成熟之前,农产品需求函数也发生了变化,乐观的需求预期也在提振农产品价格。因而,通货膨胀的解决之道在于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同时辅以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流动性总量。
如果印度的农产品期货市场被关闭,流动资金仍会寻找其他的载体,如能源或金属等,宏观经济依然面临通胀压力。
从全球角度考虑,农产品的定价中心并不在印度。即便印度终止所有农产品期货的交易,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所形成的价格仍将由国际农产品现货贸易传导到印度国内。据亚洲开发银行预计,从2007年到2015年,印度食用谷物的进口量将每年增长22.5%,至2012年末将超过2000万吨。对于印度市场而言,终止农产品期货非但不能缓解通胀压力,反而使印度消费者失去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