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机基金的疯狂带动下,2008年3月纽棉期货价格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新高,国内期货价格也随之一路上扬。然而随着全球范围内通胀情况不断恶化、棉花供求关系没有出现根本性逆转的情况下,等待在非理性上涨背后的,往往是非理性的暴跌。
3月5日到4月1日,纽棉一路从94美分跌至70美分左右,在出现小幅上涨后,4月15日至今,纽棉再次从79美分下挫至69美分,美棉期货价格呈现“过山车”式的跌势。
两个月来的持续下跌令业界担忧,疯狂的抛压快来了吗?
国内棉花期货大幅波动
粮食价格疯涨,棉花价格增幅相对弱小,这曾让投机基金一度看到了棉花凸显的投资价值,不断大量增持纽棉的多单,导致之前棉花价格的飙升。而美元走强,中国进口美棉数量的减少多少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这为纽约商品交易所(NYBOT)棉花期货价格增添了下跌压力。受纽棉下挫影响,郑商所期棉中幅下跌。3月5日郑商所期货棉主力5月合约价格最高达16150元,而到5月6日时价格则下跌到13950元左右。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棉花价差显著。3月5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级)为13819元,与期货价格相差了2331元。而5月6日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级)为13790元,与期货价格相差了160元。在这一背景下,将现货拿到期货市场兜售的现象激增,“仓单套利”超出了10%的警戒线,成交量非正常减少,造成郑商所实盘压力过大。
棉价的下挫并没有换来棉纺企业的竞相购买。迫于资金压力,中小纺织企业无心筹备货源。从目前的环境来看,提高自身资产周转率,减少库存量和压库时间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
“由于投机做多力量相对不足,且对后市信心不强,这为棉花市场平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跌停盘的风险不断增大。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国内棉纺状况对现货市场造成一定压力,现货成交量不旺,棉花现货价格同往年相比也有所下降。”首创期货的棉花高级分析师董双伟对《财经时报》说。
“目前国内75%的棉花企业要依靠农发行的贷款来维持运营,而每年5月到8月份农发行都要陆续回笼资金、结账清零,所以8月份就成了棉花企业的一个分水岭。”董双伟对此深表担心。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的调查,国内各省棉仓目前库存积压仍较严重,如果供需方面没有出现大的逆转,那么棉花后期出现抛售的可能性极大,价格新低也将成为现实。
殃及棉纺企业
2008年中国棉纺企业陷入发展低谷。由于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紧缩银根、贷款利息增加等因素,整个棉纺织行业增速放缓,利润大幅缩水;《新劳动法》的出台也在原本就已紧张的劳动力成本问题上为企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诸如魏桥纺织(2698.HK)这样全国最大的棉纺织制造商,现在也面临着严峻的劳动力成本问题,1500块钱招一个工人都很困难。”董双伟说。目前,一些产品附加值低的中小纺织企业已经相继关停,甚至转行,行业洗牌正在进行。
“可以说,加入WTO的最初几年里,中国的棉纺织企业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然而当整个行业发展到一个顶峰阶段时,它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已不可避免,这是中国棉纺织企业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海通期货长期从事棉花研究的资深分析师董淑志认为行业洗牌已再所难免。
中国棉纺织企业经历“阵痛”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出口问题。尽管从2008年1月1日起,已经期满的中国纺织品输欧配额限制全面取消,这让棉纺织企业多少看到了一些逆转的希望。但是新方案下,欧盟对华纺织及服装产品采取进出口双重监控的措施,却并没有为中国纺织的“跨洋之旅”打开方便之门。
新的措施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签发的纺织品出口许可以及欧盟进口数据进行严密跟踪和复核。尽管监控不一定代表着限制,但是对于中国的纺织企业而言,新的制度有可能成为欧盟进行贸易救济的预警。一旦数据显示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呈现大的增幅,欧盟就会发起反倾销等一系列的贸易救济调查措施。
受到欧美“特保”的压力,在4月24日结束的广交会一期成交量上,纺织服装交易量较上届出现了10%的滑坡。下游产品市场的一蹶不振对上游原材料行业产生了不利的连带作用,2008年头5个月,整个棉花市场的消费增速已日趋减缓,棉纺行业对棉花的总体需求不足。
全球供给充裕
现阶段国内棉花资源依然充裕。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2007/2008年度国内棉花产量为760万吨,种植面积8385万亩,均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3%。由于国内棉籽的收购价格高于上一年度20%左右,棉农植棉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3月底的棉花种植生产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08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将达8553万亩。
近几年,印度棉花异军突起,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单位产量也明显改善,棉花总产量在2007/2008年度首超美国,达到520万吨,预计2007/2008年度出口将达130万吨,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产棉国,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净出口国,物美价廉的印度棉花令市场更加充盈。
棉花市场的供需力量对比悬殊,使得期货市场持仓量增加,交易不旺。如果供需力量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那么棉花价格的整体趋势就是下跌,这在近来的期货市场已有表现。
在美国农业部不断下调的2008年4月份全球棉花供需报告中,预测2007/2008年度中国棉花进口总量为266.7万吨,这远远低于2006年1到11月中国进口336.5万吨的水平。
中国需求的缩减或将进一步打击棉价走势,而在国内原本占优势的投机力量,却正在因手头上的持仓量过大而发愁,天气在逐渐变热,但摆在棉商面前的却可能是最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