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国金融
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浦项大厦私下约请数十家基金、券商、期货公司衍生品部20余位相关负责人,就股指期货推出前相关培训工作征求各方机构意见。
理财周报记者独家进入现场,看到与会机构包括:汇添富、华安、交银施罗德和万家4家上海基金公司,另有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兴业、东方四家券商及两家期货公司。
期指临产消息导致“5·28”尾盘涨超百点
“股指期货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各项工作基本已经就绪。”5月28日,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第五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传导至交易市场,即刻导致期货、蓝筹
概念股整体发力上涨。当日收盘,上证指数大涨超过百点,数10家期货概念股集体涨停。
范福春在此次论坛发言中指出:“证监会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要大力培育专业化机构投资者。”
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是否已经为渐行渐近的股指期货投资做好准备了呢?在5月29日的意见交流会上看来,由于机制和契约等限制,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积极性不大。
对冲锁仓?“基金经理都是基本面做多思维出身”
在会上,多位基金公司衍生品部负责人都表示所谓的股指期货培训应该异于其他投资者。
万家基金出席会议的人士指出:“证监会对于基金公司投资与股指期货相关的衍生品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只能进行简单的套保操作,具体操作策略对基金意义不大。”
该人士认为基金经理更需要了解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及香港市场所造成的反向作用,继而研判市场走势,另外ETF和将要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亦与股指期货有一定联系。“基金经理对这些方面都有非常强烈的学习要求。”
中金所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同该人士观点,在她看来,“股指期货能够帮助基金经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锁仓,可以做空的基金可以不必再单方面购进
股票,业绩竞争将更加激烈,不参与相关期指操作,排名很有可能会落在后面。故其有必要学习更细化的股指期货操作策略。”
该观点遭到与会基金人士几乎一致否定。
汇添富金融衍生品部负责人认同万家基金观点,他认为:“一方面证监会对于基金投资品种的限制非常严格,基金经理可操作空间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多数基金经理都是基本面研究出身,而该系别投资者买入公司股票的前提假设是该股会往上涨,而对投资标的对冲锁仓是与该假设相背离的。”
提高收益?“基金更喜欢阿尔法收益,而非贝塔收益”
华安基金人士则表示:“从台湾市场的角度来讲,股指期货刚推出之际,亦有不少公募基金参与其中,但随着时间推移,参与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基金经理是以相对排名论影响,他们不一定肯冒这个风险。”
交银施罗德基金参会人士推断,股指期货推出后大致会经历两个阶段:其一为无效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一批参与股指期货的个人投资者会犯很多低级错误。这些低级错误会给嗅觉敏锐的投资者带来一定套利机会,但这些低级错误只会随机出现,并不能通过培训预先感知。这一阶段的赚钱机会对于基金来说,由于机制的问题基本无法参与。
第二阶段为半有效阶段,待到基金解决制度性的困扰参与其中时,已经找不到无风险套利机会了。既然存在“风险”,那么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操作起来就有一定困难了。基金经理更喜欢阿尔法收益而不是贝塔收益。
该人士最后总结道:“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本身是相信自己能够超越指数的,去做套利保值,他们看不到会有比投资股票更好的收益。所以目前阶段,对基金经理进行股指期货培训意义不大。”
修改契约?“老基金不得改变风险收益特征”
对于基金公司股指期货参与度上,各家基金也都认为非常有限,甚至短时间内参与其中并不现实。
据记者了解,监管部门在制定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相关细则时初步的思路是,可允许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根据其持有的股票资产的市值适当投资股指期货,保本型基金可以少量投资,而
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则被禁止投资于股指期货。
而在新老基金的参与程序上,新基金可在发行审批时,通过基金合同、法律文件明确股指期货投资策略。老基金则需要再履行适当程序,如召开持有人大会后才可投资股指期货。但同时,不得明显改变风险收益特征,这很可能成为老基金投资股指期货不可跨越的一条禁令。
创新?“风险太大了” “如果股指期货基金不能够做,那么这个市场将会失去很大一块份额。”汇添富基金相关人士在会上感叹。但他又坦言,公募基金如何参与风险控制与投资流程改善仍然不清楚,相关细化条款监管层至今尚未公布。
华安基金代表紧接其后说:“如果以后改契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召开持有人大会举手表决通过,这么多基金一个个会议开,需要很长的时间过渡。”
交银施罗德基金人士也认为合同不允许是最大限制,“股指期货推出后新基金契约才能作出相应规定,所以股指期货推出3个月内新基金不太可能参与。”
同时,参会基金公司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汇添富基金建议:“基金公司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划出一块诸如专户理财类似的业务来专做对冲。”
“专户理财客户除非有这方面需求,一般不太会允许将自己的资产投入到股指期货中去的。”已签署专户理财第一单的交银施罗德基金人士反驳道。
“监管部门也可以采用如
瑞福进取(
行情,
净值,
基金吧)基金类似的模式进行创新。”亦有券商代表建议,该观点得到部分基金公司人士认同,但也有基金公司人士感叹,“基金公司不敢创新,因为创新风险太大了。”(来源: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