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收租供楼就是交完首付后以租还贷。“除笨有精”则不太好理解了,粤语是指某些表面上吃亏的做法,内中应另有深意,近乎大智若愚的意思。
“比如,近日开售的新盘动辄要500万至600万甚至更高价,如果以同一笔资金,在新界二手市场可买入3至4个‘细价’(即低总价)单位。而且,现在按揭贷款利息低企,买入这种楼贷款额往往不足100万元,以30年供款期计算,月供仅约3000港元,以租金收入供按揭款,静候物业升值,被看做是‘除笨有精’之举。”
纪墨举了个例子。他曾于2006年9月购入一套售价578平方呎、总价98万港元的房产。这套房在香港卫星城市元朗的市中心边缘,距离港铁(西铁站)约800米,离巴士站约500米,坐西铁23分钟到尖沙咀、35分钟到中环。
那时正处于香港楼价一个低峰期。之前1998年楼市最高峰期,曾以212万港元交易过一次,最近楼价又回升到150万港元左右,同区最新出售位宅项目YOHO MIDTOWN,均价为每平方米5万,最高出售单位价为每平方米7万。
纪墨说,当时购入这套房时是20年楼龄,建筑面积约53.7平方米,两室一厅,单位朝西南,楼层20层,房间朝南,景观为山景和乡村景。
房租抵月供
之所以购入元朗的地产,纪墨有自己的看法:即原先较为偏远的元朗现在已经是卫星城市,虽没有大商贸大厦,但零售业繁荣,大部分大型连锁店都在此开有分店。很多深圳居民过关后直接就到元朗的莎莎、卓悦及百货公司扫货,不用到市区,因此刺激了元朗零售业的发展。当初购入时,同厦同尺寸单位租金约为5000至5500元港币,现在同厦租金约维持在10至12元一呎(约为0.093平方米)。
为佐证他所说不虚,纪墨从网上查询了当地房产的最新报价。网上显示2010年3月14日的一条同区楼宇租售最新价格:永发大楼,536 平方英尺售202万港元。月供7478港币,租7200港元,或每平方英尺租13港元。周围有水边围轻铁站、丰年路轻铁站、朗屏港铁站等。
另一栋大厦的一间2居房,包差饷(香港境内地产物业征收的一种税项)和管理费,总面积466平方英尺,售价为164万,月供为6080港元,租价则为5500港元或每平方英尺租12港元。
这两套房每个月各种杂费大概在500元左右,而年租金大概是6万至8万元间。事实上,如果将100万元放于银行作12个月定存,以0.35%利息计算,1年只有3500元利息,每月所得只有约290元。买楼收租与定银行存收息相比,回报高下立见。
现在,纪墨一直考虑再买一或两套100万港元以下的房产,作为投资保值用。“因为租金足够供七成、10年期的贷款,只要解决首付就可以让别人帮我供楼。”纪墨笑着说。
“最大收获是,不一定要购买大房子,一定要选好景观。”纪先生说,此次买房也让他有一个投资心得。
纪先生说,他此前有一套旧房产,约为88平方米,接近于所谓“千呎豪宅”,格局是三居室、两个卫生间,小区还有泳池、网球场和会所。出售均价是3.6万港币一平方米。但因为是低层,又没什么景观,所以一直比较难售出,直到最近才脱手。
房贷利率:仅2.2%
说起香港的贷款利率,记者着实羡慕了一番。
前面所说的那套房产,纪墨仅仅看了两回,就决定买下那套房子。他根据手头的现金和贷款协商的结果,首付3成,余下贷款10年还清,贷款时利率为4.7%,月供7100多港币。
“那之后利率就一直降,这次金融危机的前后最低为2.2%,现月供仅在6300元港币左右。”纪墨介绍背景时说,香港打工族平均薪资水平为1.5万港元左右,对收入较低的单个普通人这也是相当可以接受的月供金额。
买这套小户型时,纪墨也征询了女友的意见。女友表示,面积虽然不大,实用率只有七成多一点点,但景观是区内比较好的,楼层较高,所以也同意购入。
3年过去了,楼价现在已经升到150万港元左右。
对于这次置业,纪先生说,他相当满意自己的决定,目前正计划出租。这套房除了一年“几时打台台”(偶尔刮台风时),在强风中会晃,但高楼属于正常现象。
“香港楼价正稳步上升,而且因为区内的西铁自从2009年8月连通到尖沙咀和红磡后,区内人口不断增加,承接力很强。”纪先生说,他出售自己的另一套房产时,就有四五个客人是从内地到香港来看房,内地客也是推动香港楼市的一个客源。
香港媒体估计,内地个人买家来香港购买房产物业有上升趋势,占2009年当地房产年交易份额的10%以上,而去年香港的物业成交额达到4000亿元。
惧买京城楼盘
当记者问起作为一名香港人对内地楼市的看法,特别是北京的房价时,纪墨以一句“不敢接手”作答。
纪墨说,很多人已经担心内地楼价是泡沫。“深圳、广州多年前都发生过楼价崩盘的经历,不少香港人当年也吃过亏。”他说,香港人经历过1998年、2003年楼价狂跌的经验后,虽然现在楼市活跃了,但已经没有当年的疯狂,当然政府也有不少措施,防止炒楼,如加印花税、多推出政府低价楼等等。
“经过楼市泡沫洗礼,香港人现在投资楼市已经没有当年的盲从,越来越注重风险问题。不少报章的投资个案都是一些低价楼、高回报,既看重升值能力,也考虑是否容易脱手。”纪墨说。
他认为,一方面,北京作为超级城市的吸入效应仍然明显,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种吸入效应的效力减弱,但由于高房价,导致了一部分人已经提前出局了。任何一个城市圈,都有潜在平衡力量去制约。市场自我修正的力量大过政府人为干预,什么时候到所有的“有钱人”,都在几个超级城市置业了,游戏就结束了。现在很多人看到的这个吸入效应,就是“散户”在接盘。“散户”接不了盘的时候,就是游戏GAME OVER的时候了。
承接力——这是纪墨判断京城地产泡沫是否出现的衡量标准:
“楼市健康发展应该是看承接力,虽然说北京房产会有外来人承接,短期不会大跌。但长远来说,如果北京的房价继续升,北京本地人工资追不上房价,没有购房能力,本地市场没有承接能力,外来购房的人,也总有一天没力承接,这楼房价总有一天因为承接力问题,出现泡沫破灭。”
建言卖房长租
在与一位朋友聊天中,纪墨得知西四环世纪城的二手楼盘超过一平方米3万元人民币。
“世纪城?印象中应该属于四季青乡吧?10年前那里还是一片农田,北京发展真是太快了!”纪墨说,他曾在中关村一带居住过3年,因此对当时的环境比较熟悉。显然,纪墨对北京的印象早已“OUT”了。
对于朋友这套128平方米“豪宅”并没有让纪墨吃惊,让他吃惊的是这套总价接近400万元市值的房产租金仅有5000元左右。
“如果在香港,如果以同一房价就是400万港元,市中心边缘住宅来算,那么大型的住宅,128平方米月租金约为1.7万至2万港元!”他对北京如此低的出租回报率表示难以置信。
而当听说相当一部分楼盘的租售比达到1比600时,纪墨提出了一个让朋友不以为然的建议: “把现在的房子卖了,然后租房子住。400万元每年的投资回报如果能稳定在10%至15%间,也有40万到60万,完全可以不用工作了。”
香港人士的这一建议立即遭到否定——“卖了楼让我住哪里去?!”朋友问。纪墨笑言:“卖给下家,然后再从下家手中租回这套房,还是住原来的房。再等房价泡沫破灭,低价买回这套房,一进一出,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