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业央企退出楼市,是“楼市崩盘的前兆”,还是“房价再度上涨的推手”?
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78户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将退出楼市。在央企一次又一次争当“地王”,一次又一次推高地价和房价的情况下,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78家央企退市,对楼市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不妨从这一政策出台的宏观经济背景、央企抢地动因、政策调控背景、央企退出原因和目的等方面来进行一番分析。
2009年,房价疯狂上涨,央企大举圈地,“地王”频频出现,楼市火爆成为中国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意外结果”,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止带动了出口、消费这“两驾马车”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了房价疯狂的飙涨,给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楼市调控是国家的必然选择!
央企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轻松获得了银行巨额授信,充裕资金刺激央企大举进入楼市,资金注入最终被民众视为房价高涨的最大推手,备受社会各界的抨击。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就认为,央企抢“地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太多。而近期在诸多调控政策难见成效的情况下,责令非主业央企退出楼市,就成为调控楼市的一个突破口,意在为土地市场退烧,进而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以实现国家对楼市的调控目标。
然而,非地产主业央企的退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时间上看,从上报方案到付诸实施,少则半年多则需要数年,所以在短期内对楼市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对楼市产生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视。
有人担心,央企退出,会导致楼市短期供应不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房价?四川大学教授杨文武认为,由于2009年楼市火爆极大地透支了购买力,加之目前房价高位盘整,许多购房者都处于观望状态,而不少投资者也有意出售房产;加之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对囤地行为的打击,促使开发商尽快动工,所以未来几个月里开发供应量有望增加。因此,央企退出即使导致短期内开发量减少,也不会引起房价短期内过快上扬。
学者羊慧明直言,央企退出,将给中小房地产企业带来发展机会,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不是“万金油”,房价也不可能只涨不跌,大多数央企退出楼市,是发展经济的一种理智抉择,毕竟中国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不能过多依靠房地产业。同时,他指出,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应走市场化途径,转让房地产项目和土地,即对外进行公开招拍挂,而不是在央企内部进行划转。(姜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