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盛大林:房价“部分”编入CPI分量还不够?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3/31 14:05:00

  “新的调查方案正在研究,将为明年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中不同类别的支出权重调整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人士称,预计2011年居住类权重比今年有所增加,比如,居住类下的自有住房中的房屋贷款利率,将被贷款利率和住房价格的加权数代替。“这相当于房价因素部分编入CPI。”中国社科院世界研究所徐奇渊表示,新的物价指数会更贴近现实。

  盛大林:房价“部分”编入CPI分量还不够?

  房价是否应该成为CPI统计中的指标,一直争议不断。近年来,不断有专家提出,CPI中不体现房价是不应该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致公党中央也呼吁将房价纳入CPI指标体系。对于这些声音,统计部门一再地重申房价不纳入CPI的统计是“国际惯例”。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曾有传闻称,统计部门将考虑将房价纳入CPI,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表示,“CPI不能纳入房价,这是国际通行的规定,我们要改进CPI和房价数据的统计,但是并不代表要把它们‘煮’在一起,这样更看不出价格的变化。”

  我国的CPI统计中该不该加入房价因素?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房价因素早就包含在中国的CPI中了。在CPI的居住类指标中,房租占有11.1%的权重。房价包括房屋的售价和租价,人们之所以认为CPI统计中没有房价因素,主要是因为狭隘地把房价等同于房屋的售价了,同时CPI的浮动与住房售价的涨幅确实严重不成比例。

  既然含有房价因素,CPI为什么不随房价的大涨而大涨呢?这是因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售价和租价不成正比。正常情况下,租赁价格应该是随着销售价格上下波动的,售价涨则租价涨,售价跌则租价跌,虽然会有所滞后,但时间不会很长。然而,中国目前的楼市,售价迈着大步上涨,租价却是碎步慢行。出现这种“一快一慢”的不正常现象,主要是因为两个市场“一热一冷”——中国人大都喜欢买房而不喜欢租房,于是住房的销售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而租赁市场却比较疲软。

  除了租价背离售价,房价在CPI中的权重过低也是一种重要原因。住房租价在居住类指标中只占11.1%的权重,而居住类指标占整个CPI的权重也只有14.69%。可以说,房价在CPI中简直无足轻重。如果上述两个权重系数不作调整,即使把租价指标完全换成售价指标,房价对CPI的影响也微不足道。

  针对质疑,国家统计局曾解释说,CPI反映的应该是居民日常性消费的价格,而住房是一次性购买几十年的消费品。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不把住房的售价纳入CPI的统计。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

  “衣食住行”是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四大项,“住”对CPI的影响太小确实是不合理的。中国的CPI要真正反映房价,关键不在于是否把住房的售价纳入统计,而是应该大幅提高房价在CPI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同时改变房地产的两个市场“一头沉”的不健康状况——前者是统计方面的问题,后者则是市场自身的问题。

  冯海宁:官员住房:与其“报告”不如“公开”

  3月28日,新华社公布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将于近期作出专门规定,要认真抓好落实。(3月29日《京华时报》)

  自1995年4月30日《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实施之后,据说县级以上官员的个人收入情况都报告了,但住房、投资等个人事项还没有纳入报告范畴。国务院即将出台的专门规定,既扩大了官员个人事项的报告范围,也是反腐倡廉迈向制度化、法制化的重要一步。

  住房、投资作为官员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与收入等情况一起报告接受监督。尤其是近年来房地产成为腐败高发区,房子已经变成了重要的行贿及受贿工具,所以官员房产更有报告的必要。杭州的官场“许三多”,上海的“炒房处长”、“浦东地主”等都因为拥有大量房产而闻名。官员房产报告制度出台后,说不定还会有不少官员倒在房子上。

  不过,官员们在报告住房问题时是否说谎,让人深为忧虑。有官员披露,“每年,我们也就是填一下工资收入,基本奖金什么的,那些隐性收入谁都不会真的写进去。”既然报告收入情况时官员会说谎,显然报告房产情况时也会有官员说谎,在制度上如何防范官员假报告是个大问题。

  在我看来,官员住房报告相比之前的不报告,的确前进了一步,但是,因为官员住房报告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内部监督机制,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要想让官员住房真正被监督起来,显然与其向内部报告,不如向社会公开,以外部监督来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

  从反腐角度而言,当前形势相当严峻,急需要铁腕制度。无论是楼市官员还是非楼市官员,近年来与房地产有关的腐败越来越多。如果反腐从官员房产入手,相信能发现不少腐败官员,不但能为反腐机构节省不少成本,而且能减少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公开官员住房除了利于反腐倡廉,我以为还能促进住房公平。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曾公开批评某些公务员住房保障享受“超国民待遇”:一些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打着保障性住房的名义,以各种形式为公务员建实物型住房;或明或暗的“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无疑这是中国房改的严重倒退。惟有公开官员房产,才能让公众看清官员住房“超国民待遇”,进而对某些特权部门形成舆论压力,促进住房公平。

  我以为,在官员财产公开推进缓慢的情况下,不妨率先公开官员住房来探路,以住房公开来带动收入等其他个人事项的公开。曾有官员称,我的财产早已申报,大家可去中纪委查。问题是,公众能查到吗?显然,官员财产还是直接公开的好,省得大家到处追问,麻烦纪委。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89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