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浪乐居讯 (文/吴玉璐 廖兰心)2010年4月8日上午,媒体报道上海拟对住房保有环节征税,且基本方案已经敲定。消息称,在征收办法上,上海的住房保有税可能对存量房和增量房一并征收,但会从购房套数、户型大小等方面来区别自住需求与投资需求,其中自住需求可免交保有税。
热点专题:传物业税将在重点城市试点开通
早在近一个月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两会后赴沪,调研如何贯彻国务院关于房地产调控四项措施,讨论重点之一是在上海实际征收物业税的可行性。当时,专家透露,因物业税准备工作涉及房籍信息、评估、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其征收难度大,时间点也不会太早。
8日下午,一则有关物业税已经得到建设部审批的传言不胫而走。传言称,物业税开征已通过了建设部审批,通过财政部和国务院的概率也很大,试点地区京沪深渝,发起地点重庆。税率买房时按照合同价打七折后按1.2~1.5%征收。
对抑制投机效果不大
物业税或保有税的即将出台?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牛刀认为,物业税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应该说是非常大的。开征物业税的最大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投机行为。一旦试点开征之后,将对不少投资性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产生重要影响。
牛刀直言,“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税率还是比较小的,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征收物业税的效果。”中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率在2.9%左右,而1.2%-1.5%的物业税征收幅度明显低于通货膨胀的比率。这样对投资投机者的心理影响会有所减弱。牛刀认为,目前来说,对于高端物业和别墅类项目,较为合理合理的物业税应该在3套房征收6%左右的物业税是最为恰当的力度。从物业类型上来说,一般的别墅、高端物业、公寓等产品都应该征收物业税,而普通购房者购买的首套住宅则不应该予以征收物业税。如果说按照户型来征收,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目前市场上户型的种类比较繁多,单纯从房型来开征物业税,有失偏颇。
物业税对减少空置率的影响要看炒家抛盘的力度了。而炒家抛盘的力度则取决于物业税的开征力度。如果说物业税的开征幅度能够赶上CPI的速度,那么炒家就会大量抛盘;如果少于CPI的速度,则影响不大。目前众多炒家之所以选择住宅作为投资的品种,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在于其认为国内的货币有贬值的预期,而且央行目前给出的存款利率也低于CPI增长率,这种对于货币贬值的恐慌心理,导致了这些投资者将相对价值比较稳定的住宅市场。只有打破了投资者对货币贬值的恐慌心理,才能真正抑制住宅市场上疯狂的投资投机现象。至于对房价的影响,我认为短期内很难有太明显的改变。
短期内对市场影响明显
著名经济评论人叶檀(博客)谈到,这或将对市场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如果是按照七折后1.2~1.5%的固定税率来收,还是对第二套房、第三套房提高进行惩罚性的征收,这些细节目前还不确定。相对来说,固定税率的影响肯定不及浮动税率的影响大。在现在这种背景下,物业税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如果要长效抑制住房投资的话,还需要建立规范完善的税费制度。此外,如果通货膨胀的预期没有改变,投资客未必会就此撤出楼市。
“如果按照房屋合同价打七折后1.2~1.5%来收的话,其实相当于每年1%的税率,这个税率是很高的,影响会非常大”,上海知名地产评论员蔡为民(微博 博客)直言,以上海内环的300万元总价房子为例,如果一个人手上持有3套房子,每年就要交近10万元的税。显然,对于有多套房源的投资客,会造成很大的财务压力。
目前,台湾地区的房屋税和地价税大约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而七折后1.2~1.5%的税率,大概跟美国和香港的税率差不多,这个税是非常重的。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是所有的房屋都要收住房保有税的。我们如果按照购房套数、户型大小来收房屋保有税,这个税其实应该叫做房屋投资惩罚税。现在,对于保有税目前很多细节还不确定,我们还要看征收的范围才能判断实际的影响。
现在政府推出房屋保有税,看起来是替天行道,让投资客退场。实际上,这也是给政府增加了新的税收。国内的房地产税收大多是一次性的税源,当住宅用地越来越少、住宅开发逐渐萎缩的时候,政府需要像住房保有税这样的长效税源。
易居(博客)(博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微博 博客)在微博中称,几个主要城市都在尝试实转物业税,上海要推出住房保有税,这与重庆所谓的住房消费税相似,是物业税的"迷你版",物业税需全国人大立法,各地不以物业税的名目进行相关尝试,更容易获得国家批评.三月部分城市某些新盘再度涨价,实在不应该,只能招来物业税或所谓的房产税。
央媒密集评说楼市后调控初现苗头
无论物业税开始征收的传闻是真是假,这种消息反映的是,在经历了3月份房价出乎意料的恢复上涨之后,市场对政府新一轮调控已经越来越担忧。
以往,当中央媒体就某一社会经济热点频频发言时,往往成为政策调整的先行信号。因此,当近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接连针对楼市发表时评报道之际,不少坊间人士暗自揣测,高层或许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调控政策。
新华社六批房价更加加重了这种担忧心态。3月28日开始到4月2号,新华社接连发表了6篇社论,分别是《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和《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
虽然这几家中央媒体都否认“高层授意”的说法。但中央媒体如此密集报道楼市,并建言政策调整,过往并不多见。这也反映出,房价不断上涨、挤压民众需求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难题之一。而物业税的开征或将是又一轮调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