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放贷潮”导致各大行今年信贷吃紧,而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更是收紧了货币流动性,进而引发银行间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推出各项优惠来加大对客户储蓄存款的吸收力度成为一些中小银行的共同选择。
储蓄存款如今成了各大银行的香饽饽。因为去年的“放贷潮”导致各大行今年信贷吃紧,而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更是收紧了货币流动性,进而引发银行间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推出各项优惠来加大对客户储蓄存款的吸收力度成为一些中小银行的共同选择。
而在银行揽储大战的背后,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导致市场混乱,并可能衍生出巨大的风险。为此,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银行为了吸引储蓄而变相提高利率,是一种违规的做法,监管部门将对此展开跟踪查处。各行更应该多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多开辟中间业务增加新的盈利点,改变完全依赖存贷差过日子的情况。
揽储大战
在一家企业做财务的王小姐刚进银行大门,就被大堂经理问到要办理什么业务,当回答准备存一笔公司大额款项时,大堂经理马上热情地向她介绍,如果客户在银行存款100万元,那么可以得到500元的现金返利,另外还有食用油、一些数码产品赠送。王小姐的经历如今在很多银行都可以看到,尤其是在一些中小银行。
而在一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的小张最近很忙,因为她要绞尽脑汁拉存款。“去年放贷太多,今年总行给我们的存款考核压力特别大。”小张说,她要经常走访其他银行比较存款优惠。从4月1日开始,她所在的银行除了给达到一定存款金额的储户每月定期送米、油等礼物外,优惠还将加码。如日均存款余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将每月送两三百元的购物卡,一直送到客户不再存这笔钱为止。
各银行的“揽储大战”不断升级,已从送米、送油升级至送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大额现金。一些客户去银行存款时也学会了货比三家,讨价还价。除了赠送各类礼品外,一些银行甚至提出直接给存款客户返点。据了解,目前业内最常见的返点率是万分之五。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银行存款100万元,往往可以得到500元的现金返利。以此类推,存款500万元则可以得到2500元。一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银行的返点政策为每月奖励日均额的万分之五,一年算下来可以达到千分之六。“比如你存100万元在我们银行,一年除了利息之外,返点都有6000元。如果金额大,还可以申请更高的返点。”而某股份制银行为吸引到更多的存款,甚至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根据不同的存款金额来送不同的金条,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收益。最高的把26.7万元存入一年就可以拿到30克的99.99%纯度金条。
信贷冲动的恶果
热衷放贷的银行怎么会对储蓄存款这么感兴趣呢?有银行界人士透露,存贷比触及监管红线,许多银行面临无钱可贷局面,是银行揽储的主要动机之一。据他介绍,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约6000亿元资金,近期更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力度,加上去年的“放贷潮”,导致部分银行资金吃紧,存贷比逼近中国银监会制定的75%的“红线”。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初,为了鼓励银行放贷以刺激经济增长,银监会一度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贷存比75%的比例限制,这在当时对鼓励中小银行放贷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今年以来,为了在保增长的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监管层多次要求银行注意控制信贷增长速度,贷存比不得高于75%也再次成为重要的监管手段之一。如今,从已公布的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已经下降为57.6%,交行、中行仍高于70%,而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已经超过了75%的警戒线。于是,一些银行总行便层层下压指标,要大量揽储补充资金充足率。
根据央行今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一季度贷款增幅仍然达到了2.6万亿元。同时,存款则同比少增1.58万亿元。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04万亿元,同比少增1.58万亿元。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少增8799亿元。一家国有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他们的存贷比还是很好的,拉存款的任务不重。有小银行之所以把拉存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还是因为存款根基不扎实,而国有银行的不少存款根基比较扎实,因而存款压力相对较小。
除了存贷比亮红灯之外,近期居民投资趋于活跃,储蓄搬家也导致了银行的“钱袋子”紧缩。今年,许多银行储蓄存款增长乏力,明显不如去年同期水平。储蓄搬家的速度正在加快,搬家的储蓄主要流向了楼市、股市,尤其是楼市持续火爆,投资者把大量的储蓄存款转移到房产投资上。在某门户网站近期关于银行揽储调查的数据显示,仅有28.4%的人愿意将大额现金存到银行,高达71%的人选择理财产品或买房、炒股等其他投资渠道。
揽储风险隐忧
有调查显示,在有存款意向的客户中,有54%的人会根据各家银行的优惠条件进行选择储蓄,这也就无怪乎各大行争相采取送礼返现等优惠活动来吸引储户了。对于这些优惠行为,很多业内人士也担心,此种现象会导致市场混乱,尤其是一些客户经理与熟悉客户之间的这种频繁操作也容易衍生出内部监管漏洞问题,有较大的风险存在。因为为了吸引存款,往往放松了对风险的控制,比如银行以汇票的形式给企业放款,企业将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按七折开出承兑汇票,企业再将钱存入银行,如此反复,银行存贷款增加了,企业也获得了资金,双方各获所需。但这种情况下银行往往不会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而这些企业也往往不是太好的企业,银行很容易背负风险。
目前各银行以暗度陈仓的方式揽储,其实已经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利率制度,由央行制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禁止银行擅自提高利率揽存。银监会早已出台相关文件,把返点、回赠等方式的揽存定性为“变相高息揽储”进行严加管制。此外,央行也曾经发布《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严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面对近乎白热化的存款争夺战,也有专业人士注意到了其中蕴含的风险。“存款的大量增加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如果银行不能有效地运用这部分负债,可能导致收益率低下甚至是负收益。另外,资产负债的货币错配风险也值得关注。”一家大行研究部人士表示。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透露,银行为了吸引储蓄而变相提高利率,是一种违规的做法,监管部门将对此展开跟踪查处。他同时建言,防范金融风险,除了要加强银行内控体系建设外,也需要改变银行目前以存款指标为主的考核现状,需要银行多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多开辟中间业务增加新的盈利点,改变完全依赖存贷差过日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