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传炒楼热钱三个月内涌进股市

1楼
admin 发表于:2010/4/25 15:15:00
 在中国股市,“跷跷板”的说法一直深入人心:股市涨,则楼市跌,楼市跌,则股市涨,或者,一个快速上涨,一个蓄势待发——总之,房子和股票双双大跌的行情,少之又少。

  因此,当楼市遭遇严厉打击的时候,股民的期待可想而知。

  本周一在地产股的带领下上演暴跌之后,股指逐渐企稳——尽管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表现低迷,但大量中小盘股连日上涨,在昨日之前,中小板指上演了三连阳,完全收复周一大跌的失地。

  显然,股市对炒楼热钱满怀憧憬,乐观情绪开始抬头。今年以来,楼市疯涨,沪深指数却一路下跌,一下子成了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如今,在流动性大环境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楼市的“葫芦”已被按下,股市这只“瓢”似乎有着无限的理由浮出水面。

  然而,经济活动终究不是简单的跷跷板。炒楼热钱进入股市,至少从昨日沪深指数双双下跌、百亿资金尽流出的表现来看,需要打一个问号。

  不妨先来听听最乐观的意见。

  昨日,广东社科院热钱研究专家黎友焕表示,目前,热钱流出房地产行业的迹象很明显,这些热钱将在2-3个月时间内切换至股市,而未来两周内,股市将逐渐感受到热钱流入带来的充沛资金供给。

  他认为,在国家调控政策接二连三的打压下,炒楼热钱已经选择了快速离场。数据统计显示,政策出台至今,楼市成交量快速下降,

二手房可供出售套数却明显增加。湘财证券研究员杨森也表示,除了国内投资客的抛盘外,相信有大量的热钱正在撤离楼市,而在
人民币升值
的预期下,热钱绝不会轻易离开中国。“相反,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还会有新的热钱进入中国。”而根据国信证券宏观研究员林松立此前的测算,2010年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将达2365亿美元,比2009年暴增111%。

  庞大的资金,又会去哪里呢?

  黎友焕认为,由于楼市中的热钱规模庞大,在目前民间投资渠道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这些热钱很难找到合适的出口,只有股市才适合大笔资金的进出,因此股市将是热钱最终的“避难所”。

  “本周股市的下跌主要是受近期房贷调控政策的拖累,目前来看,股市已跌至底部,随着未来两至三周股市的企稳,市场将会对热钱的流入有所反应。”黎友焕说,由于目前房贷调控刚刚开始,热钱的大规模撤离并重新转换跑道需要一段时间,预计2-3个月的时间热钱才会大规模流入股市。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退出楼市的炒家可能先观望一段时间,如果再出手投资,选择股市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王永平说,由于地产股、金融股受调控影响大,因此炒房资金或许更青睐于资源、能源、低碳类股票。

  三个月内涌入股市?

  那么,这笔令股民翘首期待的“热钱”,究竟有多大呢?

  黎友焕表示,由于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半年多来潜伏在房地产业的热钱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从楼市撤离的热钱规模也将非常庞大,但具体数据有待观察。

  而林松立表示,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销售额为4.4万亿,比2008年增加约2万亿,2009年至今,月均商品房成交金额也高达3666亿元。

  若以北京为参照进行计算,离场的炒楼热钱的确是个庞大的数字。

  根据央行营业管理部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对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状况进行的调查,投资性购房居民占比达到23.1%。如以此比例计算,假使这部分“投资性”房产全部被成功抛售,则套现的炒楼热钱将超过1万亿元!即便去掉50%的杠杆,仍有5000亿之巨。

  而事实上,有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楼市的投资性购房占比远高于央行统计,或许将达到四成,只不过,这些资金并不见得能够立刻离场,至于进入股市,到目前为止,这还是股民们的“画饼”。

  经过周一的暴跌,在本周二的反弹中,两市录得资金净流入95.07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入70.73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4.34亿元,炒房资本显然还未大举进军股市。而在随后几天中,两市资金均为净流出。炒楼热钱显然还未大举杀入股市。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认为,尽管目前市场的做多主力仍是基金,但未来房地产市场流出的资金或将在不久的将来接棒。“房地产市场比股市规模要大得多,有人估计其市值不少于100万亿元。”他说,“地产调控对于投资客的打击非常大。这些炒楼资本习惯了投资,加之实体经济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的行业风险又高,只有资本市场适合他们的口味,一二级市场都是他们的猎物。”

  资金规模超过万亿?

  尽管有多少“炒楼热钱”尚无定论,但以其庞大的规模,即便进入股市的仅有冰山一角,也将带来巨大的变化。

  据林松立介绍,当前券商的客户保证金约1.7万亿元,按照历史变化规律,大约3000-5000亿元的资金变化即可导致资本市场一次重大的涨跌转换。

  “社会的财富储存活动包括房地产、股市、制造业产能投资、银行储蓄。就当前具体情况看,由于产能过剩制约了产能投资作为财富储蓄手段的吸引力,同时,通胀预期制约了银行储蓄的吸引力,而流动性仍将在资产市场寻找出路。因此,在地产市场受压的情况下,股市可能“收编”地产市场流出的资金,导致资本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上升。其中,非房地产相关的消费、出口主线的估值水平将上升得更快。”

  从目前来看,尽管并无“炒楼热钱”大规模进入股市的证据,但“跷跷板理论”已经被写进了A股的故事。

  本周二,中小板指率先发力上涨,而从板块来看,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当天上涨近4%,电子、煤炭开采、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业均涨逾3%。

  而在本周二到周四的三天内,中小板指实现三连阳,累计涨幅达到4.9%,完全收复了周一的失地。尽管昨日有所下跌,但仍然高出上周五的点位。

  对此,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用“小河流水”的理论予以解释:小河里来了水,资金慢慢多起来,但率先漂起来的是树枝和树叶,也就是小盘股,到后来非常大的板块才能浮起来。

  期待中的“剧变”

  反对者:“跷跷板”太天真

  但也有人冷静地面对热钱预期。

  “那些炒楼的资金的确需要考虑改变投资方向,转而进入股市,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退出的资金未必都马上会选择股市。从炒房到炒股,完成这个转变需要时间,而且也不是都能顺利实现这个转变的。”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说,“那种认为有了新的房产政策以后,炒房资金会迅速转向进入股市的想法,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似乎过于天真了些。”

  他表示,之所以很多人认为炒房资金会转向股市,是由于和炒房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譬如盈利方式都是低买高卖,不看重股票红利与房屋租赁收入等),但两者仍有不小的差异。

  “股市流动性强,周期比较短,涨跌频繁,这是很多炒房者所难以适应的。2006至2007年间,曾有大量民间资金进入股市,一度也确实获得了很大盈利,但随后股市的下跌也令这些资金损失惨重。相应的,楼市尽管流动性不如股市,但就炒作而言,管理成本低,而且由于处于一个长周期中,盈利性更突出,并且还能够运用金融杠杆,对较大规模的资金来说更为合适。投资方式、盈利模式以及操作理念上的差异,决定了这部分民间资金在投资方向上更愿意选择楼市。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初,股市与房市都处于低谷,但后来真正进入股市的增量资金却很有限,而大量资金会去疯炒楼市的缘故。”

  而另一名分析师也表示,“跷跷板”未必会如愿出现。

  首先,从历次房地产调控时期股市的表现看,两者的跷跷板效应并不明显。2003年6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之后,上证指数随后一路下行了近20%;2005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稳定房价的通知,随后市场又从1300多点跌到998点;2007年9月,二套房贷被提高到40%,随后股市见顶。

  其次,股市是否具备吸引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目前沪深300的PE仅为21倍左右,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并不算高。但金融、地产对市场的利润贡献过大,中小板综指的PE则已近52倍。而金融、地产两大板块受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较大,估值上升的空间也受到限制。由此看来,股市对房地产业溢出流动性的吸引力并不够。”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89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