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楼市新政发布以来,本来就很热门的“房地产话题”可谓是愈发得火爆。财经大腕、房地产老总、草根网民是舌战楼市新政利弊(相关链接:
财经大腕们各自亮剑激辩房地产新政影响力)。而任志强在其博客上发表的“万言书”更引发了网上骂声不断。昨天又有一位自称“上海房产哥”的网民在网络上晒出20多张房产证。贴出手拿20余本房产证的照片大肆炫富被网友怀疑为是卖***的“上海房产哥”自称名下拥有上海豪宅数十套,引来众网友口诛笔伐。
据4月27日《广州日报》报道中说,“上海房产哥”手拿20余本“上海市房地产权证”,扬言从2002年就开始“玩房子”:“西至嘉定,东至浦东,北至宝山,南至莘庄,到处都有哥的资产!”所谓“玩房子”,说白了,就是“炒房子”。
此言一出,又在网络上引发不小的讨论。网友们有的说其不知道天高地厚,有的责其“玉树灾情未过,炫富不捐款”,居然还有以海藻自居者要求与这位“上海房产哥”交朋友。
不管“上海房产哥”拿的是真的房产证也好,是假的房产证也好,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买房的目的不是自住,而是投资。而这种苗头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渐壮大,甚至已经开始形成普通工薪阶层对房子的投机心理,也就是所谓的“全民炒房”。
那么日前国务院、央行以及银监会针对房地产出台的一系列打压炒房,抑制房价的政策后,作为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应该如何调整理财策略呢?对此,中国经济网的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天嘉华理财顾问有限公司高级理财规划师成巍。
成巍认为,密集出台的系列楼市新政主要针对的是投资性房产,并不是自住性房产。楼市新政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真实楼市成交价格目前还不可知晓。但是,泡沫过高的区域楼市价格回归至合理的价值区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在很多热点城市,家庭资金用于投资房产的边际风险已不容小视。因此,建议大家应该对家庭的资金投资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减少在房产领域的,尤其是前期已经经过连续炒作的房产区域的投资,将资金转换至更稳健更灵活的金融投资产品领域,例如:业绩优秀的股票相关类产品、中长期稳健增值的股权投资产品、信托公司发行的类固定收益产品等。
(责任编辑: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