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申城房价从“涨停”到“停涨”
【新民网•晚报推荐】对申城楼市来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并不轻松。
有“楼市风向标”之称的“假日楼市”,观者减少,成交寥寥。部分区域二手房出现明显的价格松动,卖方不再“跳价”,反倒有了10%的议价空间。买房人的观望心态,也已基本确立……在急如雨下、刀刀精准的调控政策下,申城房价已从“涨停”到“停涨”。
4月份开始供过于求
其实,危险的信号在4月份已出现。
4月份,上海共推出了65批商品住宅,共127.04万平方米。这个数字,比3月份的79.53万平方米高出六成。其中,新政出台的下半月,就有85.09万平方米的新房源推出,与上半月41.96万平方米供应面积相比,增加了2倍多。
这一数据显示,部分开发商已倾向于将手中房源抛出。在“假日楼市”之后,也就是5月份,预计还有80个楼盘要推出新房源。与此同时,上海周边的昆山、吴江等地,也有17个楼盘要大量推房,以争抢中低端的刚性需求。
供应放量,但需求显然并不“配套”。截至4月28日,本市商品住宅的成交量,只有98.84万平方米。其中七成房源是上半月成交的,下半月以来只成交了37.99万平方米,只相当于同期79.43万平方米供应量的47.8%。这意味着,从去年3月以来,持续了1年多的供不应求局面,在一系列新政面前被急速“扭转”,上个月出现了超过2:1的供过于求局面。
部分开发商“趴下”
“不要谈‘房产保有税’了,就现在这点政策,已经足够让一些小开发商‘趴下’了。”昨天,一家房产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评价新政对上海楼市的影响。用他的话来说,这一次的调控力度空前,而且手法很精准。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房产细则出台后,上海楼市为之“哗然”,不少业内人士连称“太狠了”。随后,楼市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钱的开发商,纷纷推迟开盘。没钱的开发商,想办法早点开盘。“最麻烦的,是一些要推二期、三期楼盘的开发商,直接降价的话,怕引来前期业主的‘退房潮’,只好想着办法暗降——买房送物业费、装修费,或是买贵宾卡打93折等。”
全国两会闭幕后,北京楼市曾接连出现“地王”。如今,这些拿地的企业已被深深“套牢”。这一幕,同样引起了上海市场的“联动”。“市场变得很快,一个月前后,形势完全不一样。”目前,开发商普遍在等待,上海将出台怎样的细则。
更让开发商们心惊的,是坊间流传已久的物业税,上海可能叫“房产保有税”,即持有房产也要缴税,相关政府部门已明确“正在研究”。相关专家认为,如果征收这一税种的话,房价可能出现20%的下调。
楼市的严厉调控,加上物业税传闻,严重影响了开发商对整个市场的预期。部分开发商认为,至少今年年内,楼市状况并不乐观,加上几乎肯定会出现的老百姓“买涨不买跌”的状况,今年开发商“日子难过”。
“假日楼市”成交惨淡
开发商的担心,在为期4天的“假日楼市”上,逐渐成为现实。
从第一天起,“假日楼市”门前就有许多销售人员拿着特别印制的宣传资料,四处分发。展会现场,促销手段形态各异,甚至让异域风情的美女站在站台前,以“吸引”购房者眼球。
但是,这些促销招数,在密集的楼市“重拳”下,并无效果。5月3日,房展会最后一天,上午11时未到,冷清的展厅内,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着“撤退”。许多开发商都反映,“成交量几乎没有”。
一家参展商坦率表示,原本打算在“假日楼市”上推出新楼盘,因楼市状况一般,临时决定不推盘,通过“假日楼市”积累客户。但4天展览下来,积累客户的效果也没达到。许多原本登记下来的客户,目前都出现了“观望”情绪。
受影响最大的,是上海周边楼盘。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异地购房贷款被叫停,无论是上海人还是外地人,目前都不能在上海周边按揭买房。原本,这些周边楼盘打算借上海世博会的东风,吸引大量投资客,如今却遭到了楼市新政的“阻击”。
房价“拐点”若隐若现
申城房价已“停涨”,但更多专业人士认为,房价“拐点”目前已若隐若现。分析人士分析,从目前“供过于求”的情况看,上海房价下跌“是有可能的”。
目前市场的供需表现,与2005年非常相似。从2005年3月份的供略大于求,到4月的供大于求并逐步扩大之后,上海房价也从3月份9404元每平方米的阶段性高位,滑落到6月的6962元每平方米,跌幅达26%。
今年的4月份,供应量达到127万平方米,成交量估计不到105万平方米,是近1年多来首现供过于求的月份。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5月份的供应量还可能大幅增加。从数据对比上说,房价“拐点”应该即将到来。
不过,分析人士同时指出,考虑到国内担心通胀和热钱的因素,资金投资保值的需求在增加。在购买力方面,多个行业在过去数月中回暖,新老员工工资水平有所上调,各个阶层都有改善住房的需求。因此,住房“刚性需求”依然存在。此外,开发商努力和中小银行、外资银行协调,消化掉首付和利率提高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也给买房人多了一种选择。
焦点关注
购房者盼再出“撒手锏”
申城“假日楼市”成交量“打盹”,购房者观望心态已确立。相关网站在“五一”期间,对上海房价走势做了相应调查。
搜房网上被问及“新政后房价走势如何”时,受访者观点呈现对立,45%的受访者选择“开发商资金压力加大,房价或现拐点”;而有40%的受访者认为“房价短期下降,刚性需求增加,长远看房价还会涨”;另有13.9%受访者认为“不好判断”。搜狐调查显示,高达67%的受访者选择“看跌”,仅有15%的受访者“看涨”,比例差距明显。
多数受访者受近期楼市新政影响,改变了置业计划。调查中,77%的受访者选择了“再观望看看”,决定近期不草率购房。新浪调查显示,38%的受访者选择“坚决退出”;另有34%的受访者选择“按兵不动,观望一段时间”。搜狐调查显示,49%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不是“买房好时机”,选择“再看看”的有36%。
由于改变“置业计划”,受访者资金流向也值得关注。新浪调查显示,“退出后”最大的安排是“先持有一段时间”,以及“投资于股票市场”,分别占31%和26%。
57%的受访者还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再出‘撒手锏’遏制房价”。
焦点链接
各地楼市“五一”期间“遇冷”
“五一”期间,北京二手房交易跌入“冰点”,5月1日、2日的日均签约量仅为211套,与4月日均签约量1164套相比,降幅达82%。
4月19日以来,北京共有8个项目推出新的预售房,共2377套新房上市预售。截至27日,2377套新房仅成交1套。数据显示,在4月14日以后的半个月里,北京二手房市场新增客户需求下跌了八成。而东三环某楼盘还出现了历史最大“抛单”,单个项目23套房源抛售,炒房客离场现象显现。
5月1日和5月2日两天时间内,广州全市住宅销售178套,成交面积21021平方米,比平时正常成交低了一半。其成交均价为9287元每平方米,与3、4月份成交均价相比,降幅在两成左右。
4月份的杭州楼市,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前半月还“火热”的楼市迅速“转冷”,日交易量从最高时的300多套骤降至两位数,周交易量环比下跌72.55%。
根据不完全统计,杭州5月份目前已经明确要推房的楼盘不到20个,与去年同期的36个相比减少了近一半。其中有不少原本计划开盘的楼盘,受新政策影响决定推迟开盘。
本报记者 晏秋秋 实习生 何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