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随着新国十条出台,地方版的新国十条已经或即将出台。有些城市曾经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房产新政似乎初见分晓,但能否发挥预期作用?任志强发表万言书,认为新政是向计划经济倒退的开始。还有人说:“政府越调,房价越涨。”一时间有关市场调控争论不绝于耳。
众多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急需政策调控,新国十条的出现可谓正逢其时。楼市如何降温,使用土地出让金建设保障房比例如何?对此,《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相关专家,就新国十条等进行解读,专家各有己见。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是搞计划经济”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高烧”不止,住房不仅成了投资品,更成了投机品。新国十条的出台是否意味着决策层稳定房地产市场、遏制高房价的决心?
任兴洲: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房价会步入上行通道。自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房子有时变成了完全的投机品,甚至叫“T+0”了。我今天上午买的,当天就卖出去,我都已经赚了。这样的市场还正常吗?只有股市才会这样,但股市现在也不能“T+0” (T+0即股票的一种交易形式,可以当天买,当天卖)了。
就拿北京每平方米3、4万元的价位来说,房价已经远远高于普通百姓的年平均收入。这样的房价已经把很多人裹挟进去了,因为害怕房价上涨,人们越恐慌就越去买,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了。新国十条要让高烧的房地产降温,非常及时,
刘琳:去年底12月份,在国务院会议上,明确了营业税的征收从2年再次提高到了5年,这实际上是逐渐收回对房地产业的刺激政策。到了今年1月份,国务院出台4号文。今年前2个月,市场运行应该说是稳中有落。
从销售增幅和价格涨幅来讲,前两个月都在逐步回落,房地产业态势向好的方面发展,供求矛盾得到逐步缓解。
但在3月下旬,有些地区出现了销售的突然火爆,甚至出现了量价齐涨的局面。从一些统计数据来看,确实有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涨幅明显,尤其是二手房市场。
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今年第1季度,中国GDP增速为11.9%,就是说经济回升的势头良好。在这种宏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控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态势,同时,防止这种趋势向其他地区蔓延,出台新国十条调控市场,我觉得这个时机选择还是非常恰当的。
任兴洲:我不认为只要是政府的调控就是计划经济。去年,为了应对危机,提振房地产市场,政府出台了那么多促进购房的优惠政策,例如,房贷7折优惠、契税印花税减免、首付比例降低等等。为什么这些政府调控政策出台没有人指责呢?那时候没有人说,政府救市就是计划经济。现在,面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疯狂上涨,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就被指责为计划经济,这是明显的双重标准。
事实上,政府调控就是在市场过冷的时候加以升温,在市场高烧的时候适当降温,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也是经济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对政府的调控政策,很多人往往是从自身的利益去评价,有时难免失之偏颇。
57.3%的人支持楼市新政继续重拳出击
调查显示,楼市新政出台后,36.5%的人预计所在城市的房价会下降,25.9%的人认为会维持现状,21.4%的人表示还会上涨,16.1%的人表示不好说。
上海中原地产世博昌里分行经理李福现最近发现,客户量明显减少了,门店的客户量大约少了一半,自己的带客量也从原来平均一天两户到了两天一户,“实行二套房贷新政后,首付和还款压力大了很多,客户也在考虑自己的购买力。”他觉得,现在很多细则还没有定,预计往后3~6个月的时间,二套房成交量会迅速下滑,价格也会下降。
“现在房价是停止上涨了,但是回落并不容易。”供职于中色集团某下属公司的刘若飞是标准的“刚性需求者”,因为就快结婚了,他一有空就去看房。他后悔自己去年没买房,“国家正在调政策,能不能调回到去年上半年的价格?我想再等等看。”
调查显示,此次楼市新政出台后,40.3%的人表示不会买房,25.2%的人会持观望态度,23.6%的人表示会买房,还有10.9%的人表示不好说。
“现在房价依然很高,年轻人不应该着急去买房子。”曹建海说,房地产价格进一步趋于合理还需要中央进一步出台政策。2007年年底对房价的打压政策,同时伴随的是货币紧缩政策,才有效地降低了房价。此外,他认为应该开征住房空置税,空置不用的住房要进行惩罚性的征税,对出租房屋收取房屋增值税。房地产市场后期的保障房政策、供地计划等真正发挥作用,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会比较大。
调查中,57.3%的人表示楼市新政“政策力度还不够,应该继续重拳出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表示,现在政策已经调整过来了,只要把信贷政策这个闸门控制好,让房地产回到本身居住的价值和功能上。今年下半年会逐渐改变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格局,走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关键是政策出台后,不能反复,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如果能创造更好的理财途径,钱就会从房地产市场流出来了”
虽然已经有了一套房,中冶京城工程师王江还是想以女朋友的名字再贷款买一套,“我知道,买了就又多了一个套儿把我套牢了。但是将来父母要来北京,还会有孩子,还是要早点儿打算。而且,我觉得还是只有房子最保值。”
本次调查显示,85.0%的人购房的主要目的是“自住”,21.6%的人想使“资金保值”,12.3%的人目的是“投资理财”。
周江认为,选择买房投资,一是和中国人传统的住房消费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产生的,大家会想迟买不如早买,这样的观念要改变很难。
当问到“如果有闲钱,你希望做哪些投资”时,41.3%的人首选“股票和基金”,其次就是“房子”(36.6%),31.5%的人会“存银行”,投资“黄金(1203.50,2.70,0.22%)”和“实业”的分别占27.1%和26.9%。
投资“房子”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80后”、“70后”、“60后”的选择比例依次为:36.6%、37.8%、40.9%。
“大家都去投资,最后还能有人买得起房子吗?”易宪容说,很多人的观念有问题,从没想到国家、社会、父母,只想到自己。现在政策调整是从保证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角度出发,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年轻人进入房地产市场购房。而一些人看到市场好一点,就跟风炒,炒到最后能买到的都是泡沫。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甄辉则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居民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金融市场不是很完善,开发商鼓动大家都去炒房。而每个人利益最大化到最后就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在市场中用道德去约束,不是很可行。如果创造出更好的理财途径,钱就会从房地产市场中流出来了。4月以来,国务院和住建部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新政,其中,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十条)最为关键。业内普遍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稳定房价最精准的房产新政。
随着新国十条出台,地方版的新国十条已经或即将出台。有些城市曾经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房产新政似乎初见分晓,但能否发挥预期作用?任志强发表万言书,认为新政是向计划经济倒退的开始。还有人说:“政府越调,房价越涨。”一时间有关市场调控争论不绝于耳。
众多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急需政策调控,新国十条的出现可谓正逢其时。楼市如何降温,使用土地出让金建设保障房比例如何?对此,《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相关专家,就新国十条等进行解读,专家各有己见。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是搞计划经济”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高烧”不止,住房不仅成了投资品,更成了投机品。新国十条的出台是否意味着决策层稳定房地产市场、遏制高房价的决心?
任兴洲: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房价会步入上行通道。自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房子有时变成了完全的投机品,甚至叫“T+0”了。我今天上午买的,当天就卖出去,我都已经赚了。这样的市场还正常吗?只有股市才会这样,但股市现在也不能“T+0” (T+0即股票的一种交易形式,可以当天买,当天卖)了。
就拿北京每平方米3、4万元的价位来说,房价已经远远高于普通百姓的年平均收入。这样的房价已经把很多人裹挟进去了,因为害怕房价上涨,人们越恐慌就越去买,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了。新国十条要让高烧的房地产降温,非常及时,
刘琳:去年底12月份,在国务院会议上,明确了营业税的征收从2年再次提高到了5年,这实际上是逐渐收回对房地产业的刺激政策。到了今年1月份,国务院出台4号文。今年前2个月,市场运行应该说是稳中有落。
从销售增幅和价格涨幅来讲,前两个月都在逐步回落,房地产业态势向好的方面发展,供求矛盾得到逐步缓解。
但在3月下旬,有些地区出现了销售的突然火爆,甚至出现了量价齐涨的局面。从一些统计数据来看,确实有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涨幅明显,尤其是二手房市场。
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今年第1季度,中国GDP增速为11.9%,就是说经济回升的势头良好。在这种宏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控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态势,同时,防止这种趋势向其他地区蔓延,出台新国十条调控市场,我觉得这个时机选择还是非常恰当的。
任兴洲:我不认为只要是政府的调控就是计划经济。去年,为了应对危机,提振房地产市场,政府出台了那么多促进购房的优惠政策,例如,房贷7折优惠、契税印花税减免、首付比例降低等等。为什么这些政府调控政策出台没有人指责呢?那时候没有人说,政府救市就是计划经济。现在,面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疯狂上涨,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就被指责为计划经济,这是明显的双重标准。
事实上,政府调控就是在市场过冷的时候加以升温,在市场高烧的时候适当降温,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也是经济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对政府的调控政策,很多人往往是从自身的利益去评价,有时难免失之偏颇。
57.3%的人支持楼市新政继续重拳出击
调查显示,楼市新政出台后,36.5%的人预计所在城市的房价会下降,25.9%的人认为会维持现状,21.4%的人表示还会上涨,16.1%的人表示不好说。
上海中原地产世博昌里分行经理李福现最近发现,客户量明显减少了,门店的客户量大约少了一半,自己的带客量也从原来平均一天两户到了两天一户,“实行二套房贷新政后,首付和还款压力大了很多,客户也在考虑自己的购买力。”他觉得,现在很多细则还没有定,预计往后3~6个月的时间,二套房成交量会迅速下滑,价格也会下降。
“现在房价是停止上涨了,但是回落并不容易。”供职于中色集团某下属公司的刘若飞是标准的“刚性需求者”,因为就快结婚了,他一有空就去看房。他后悔自己去年没买房,“国家正在调政策,能不能调回到去年上半年的价格?我想再等等看。”
调查显示,此次楼市新政出台后,40.3%的人表示不会买房,25.2%的人会持观望态度,23.6%的人表示会买房,还有10.9%的人表示不好说。
“现在房价依然很高,年轻人不应该着急去买房子。”曹建海说,房地产价格进一步趋于合理还需要中央进一步出台政策。2007年年底对房价的打压政策,同时伴随的是货币紧缩政策,才有效地降低了房价。此外,他认为应该开征住房空置税,空置不用的住房要进行惩罚性的征税,对出租房屋收取房屋增值税。房地产市场后期的保障房政策、供地计划等真正发挥作用,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会比较大。
调查中,57.3%的人表示楼市新政“政策力度还不够,应该继续重拳出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表示,现在政策已经调整过来了,只要把信贷政策这个闸门控制好,让房地产回到本身居住的价值和功能上。今年下半年会逐渐改变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格局,走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关键是政策出台后,不能反复,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如果能创造更好的理财途径,钱就会从房地产市场流出来了”
虽然已经有了一套房,中冶京城工程师王江还是想以女朋友的名字再贷款买一套,“我知道,买了就又多了一个套儿把我套牢了。但是将来父母要来北京,还会有孩子,还是要早点儿打算。而且,我觉得还是只有房子最保值。”
本次调查显示,85.0%的人购房的主要目的是“自住”,21.6%的人想使“资金保值”,12.3%的人目的是“投资理财”。
周江认为,选择买房投资,一是和中国人传统的住房消费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产生的,大家会想迟买不如早买,这样的观念要改变很难。
当问到“如果有闲钱,你希望做哪些投资”时,41.3%的人首选“股票和基金”,其次就是“房子”(36.6%),31.5%的人会“存银行”,投资“黄金(1203.50,2.70,0.22%)”和“实业”的分别占27.1%和26.9%。
投资“房子”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80后”、“70后”、“60后”的选择比例依次为:36.6%、37.8%、40.9%。
“大家都去投资,最后还能有人买得起房子吗?”易宪容说,很多人的观念有问题,从没想到国家、社会、父母,只想到自己。现在政策调整是从保证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角度出发,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年轻人进入房地产市场购房。而一些人看到市场好一点,就跟风炒,炒到最后能买到的都是泡沫。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甄辉则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居民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金融市场不是很完善,开发商鼓动大家都去炒房。而每个人利益最大化到最后就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在市场中用道德去约束,不是很可行。如果创造出更好的理财途径,钱就会从房地产市场中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