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楼市政策4年之变之五:新政满月降价疑问重重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5/15 13:22:00

高房价渐成全民公敌的今日,中央政府不得不再出新政,向高房价宣战。调控一月来,面对被设置了无数障碍的高房价,迟到的新政能否扼住高房价的咽喉?疑问随之产生。
而解决这一疑问,我们知道,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民众,我们必须厘清,谁是高房价幕后的元凶? 否则,高房价的“死结”将难以破解。

晨报记者  冯冬宁

楼市死结

距4月17日的新“国十条”出台,眼看一月。
尽管这轮调控的力度空前,政策似乎一个比一个严格;虽然一个月来,在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实施细则中,楼市有所反映,但房价却依然坚挺。
北京、上海、沈阳等大中城市消息称,虽然其楼市成交量相继下挫,在房价方面,全面性下跌的局面依然没有到来。而在淄博各大售楼处前,购房人的身影依旧徘徊不定。“买还是不买?太难下决心了。”5月14日,面对本报,来自淄博市桓台县的购房者田丰耀狠狠地说。
而来自淄博市房管局信息中心的数据也显示,尽管楼市新政实施以来,观望等情绪笼罩市场,但从新房到二手房交易数据依旧高企,其中进入5月以来新房交易1416套,交易面积为166178平方米;二手房为629套,交易面积为61388平方米。“从数字看,环比4月同期,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淄博市房产管理部门一人士表示。
市场数据仍在上升,价格也依旧在博弈博利中高企。经历了政策下楼市的“混沌”,吆喝完“打折”的淄博部分楼盘再次回归高价。“楼市死结,正在越勒越紧。”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根源在土地垄断?

楼市调控难敌高企的房价,谁才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疑问再次被提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曹建海研究员认为,国内房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动力在于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管控的土地制度,“严格的耕地政策闲置了城市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人进城,但土地进不了城。”他说。
从表面看,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但由于土地只有一个卖家——政府,如此看来,“高度竞争”也不复存在。
同样,著名专家刘纪鹏也认为,土地与地方政府之间一直血肉相连,没有从土地转让中获得天量的收入,将会使得国内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举步维艰。
在此背景下,对地方政府来说,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增加的刚性支出,追求GDP的职能冲动,最终使得部分土地和房屋变成了疯狂运转的财政抽水机。
这些纠结在一起的利益,进而促成房价的坚挺。

专家解析高房价“幕后真凶”

不过,对于“房价死结根源在土地垄断”的观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研究员和香港大学教授郎咸平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上述都是表面原因,高房价的背后其实是银行过量按揭贷款和中国缺少投资渠道。
易宪容表示,房价并不是由土地的价格决定的,相反,土地的价格是由房价来决定的。土地是国有的,土地价格是由房价决定的,不是倒过来的,这是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前房价低的时候,谁买土地啊?土地那个时候很便宜,是后来房地产商自己把土地价格炒起来的。土地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就在于房地产开发商对所拍之土地建筑住房价格的预期。”
易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政策市,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过量的按揭贷款。以上海为例,4月14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38.1亿元,同比多增311.3亿元。这充分说明在一季度房价高涨的背后,信贷资金推动因素明显。“银行信贷的无限扩张就是过度杠杆化,就是个人或企业用较少的钱‘撬动’银行较多的钱。”
他说,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居民和私企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必然需要寻找投资渠道,于是当投资遇到信贷,被鼓吹成“稀缺资源”的房价不断上涨便在情理之中。
同样,郎咸平也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已产生了“挤出效应”,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撤出找不到未来的方向。而过多的货币导致通胀预期高涨,又使房价成为现金贬值时代的“救生圈”。所以,他说,如果通胀、缺投资渠道的病因不解决,楼市还会“发烧”。

寻求出路

而值得庆幸的是,当“调结构的重音符”在今年两会上响起,高房价也引起了决策者的警觉。《南风窗》就撰文称,当围绕房地产行业的几乎每一个角落,腐败空间被充分挖掘,一系列房产新政连续推出,调控之手再次伸向过高的房价。
房产新政根本目的其实就是让政府转型,压抑地方财政对土地、房屋“抽水”的冲动,也许借助新“国十条”,通过银行信贷杠杆化降低、收缩流入房地产的资金,减少银行资金对投机性行为的支持,进而遏制投机行为。
但问题是,在通胀魅影仍在的现在,如果政府不能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那么即便房价一时降了,但“按住葫芦浮起瓢”,在实体经济及股市均不济的背景下,始终逐利的资本也必定寻找到下一个“寄主”,比如农产品等。
而接下来,当投机资本在“寄主”的身体中寄生、扩散,“调控——打压——出逃——寻找——寄生——再调控”的循环便再次袭来。
因此,郎咸平认为,只要把控制通胀和下工夫培植投资和消费新亮点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宏观经济良性发展的最好出路。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52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