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本报记者 张娟
有置业顾问坦言,眼下是楼市“冰封”期,以往的“铁杆粉丝”即刚需一族集体观望,使得成交量大幅下滑,靠服务佣金生存的中介日子难过。目前的市场对于部分中介而言,已到了生死存亡紧要关头。而记者走访发现,有中介公司在交易业务严重缩水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操起“鸡肋”业务
自住客户入市也却步
都说中介日子难过,至于“惨状”如何,近日,记者跟随客户和置业顾问“看房”体验了一番。
市民赵先生属于改善型置业,为了在单位附近购买一套房产,从去年底一直留意至今,但是他频频看房后发现,房价实在高,无力承受。5月28日,赵先生在网上发现民主路聚宝苑天龙阁7楼一套房产报价53万元,每平方米为5600多元,价位还能接受,便联系中介上门看房。一位自称为弘×房产的置业顾问也相当积极,很快便从明秀路赶到该小区。记者跟随赵先生实地看房后发现,该房源中档装修,业主自住“保养”较新,朝向和户型也较理想。业主表示,如果成交还赠送部分家电家具,如空调、床等,买家可以直接入住。赵先生坦言,自己比较满意这套房,但还要“考虑考虑”。
最近,业内盛传房产新政南宁本地细则即将出台,多方认为属于楼市利空政策,房价必跌,现在买房实属“冤大头”,于是市场上类似赵先生这样的“刚需”客户持币观望的占大多数。看房之后,置业顾问多次联系赵先生,得到的答复是“再等等看”。户型、价位都合适了,就是不下单,置业顾问“剃头挑子一头热”,又白忙活一场。置业顾问直言,现在房子价位低的也不一定好卖,客户即使户型、朝向、小区环境各方面都满意,也还要不停地看房,性价比高才决定出手。
有3年从业经验的置业顾问颜小姐告诉记者,4月份之前,“出单”还是比较好做的,房子朝向、户型只要不太糟,业主不反悔,基本上能成交。但是现在的市场低迷,即使是“刚需”客户也挑三拣四。5月份,颜小姐一位同事为了能出单,下“狠”劲儿,一套报价较低的房源,预约10多名客户看房,结果没有一个人下单,实在有点“背”。
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
新域美林市场部经理冯江流介绍,5月份的成交量比4月份下降了16%。冠宇房产负责人邓勇介绍,房产新政后至今,成交量大幅下挫,公司分行多靠租赁业务出业绩。据了解,南宁市其他大型中介5月份成交量比4月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一些规模稍小的中介公司,5月以来的成交业绩甚至为零。
新政出台后,南宁各城区二手房的成交量下滑明显,与成交量“息息相关”的成交价格也没能“独善其身”,出现了小幅下跌。南宁市某房产负责人李先生介绍,据公司市场部统计,进入5月份,往日稳中有升或持平的挂牌价开始出现动摇,出现不同程度议价空间,而且成交业务中,成交价下跌了5%左右。
某地产公司涂小姐告诉记者,房贷新政后,消费者观望居多,成交量出现下跌,挂牌价个别出现小幅下滑。部分业主有心要卖房的,价格会有松动。
做“鸡肋”业务求生存
近日,有不少人反映经常接到类似“我是××房产中介,请问您考虑出租某小区房子吗?有租户要承租……”的“骚扰”电话,而且频率日益密集。
在房产交易市场火热时,房屋租赁一直被中介公司视为“鸡肋”业务,而眼下不少中介门店房产交易萎缩,不得不迈向房屋租赁。金康苑某房产中介公司业务员向记者透露,5月份该门店的租赁业务佣金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门店人工、租金费用基本上能维持,这是公司没有预料到的。目前该公司正在明确调整业务侧重点,加大租赁业务的投入,如电话联系业主找租赁房源、网上留意客户等等。该业务员透露,过去市场红火时,置业顾问都不把精力放在租赁业务上,人人花心思做交易单。现在“风向”不对了,租赁业务反而带来业绩,实在没想到。
除了租赁外,借贷、异地商业项目投资甚至信用卡“养卡”业务,有些公司也做得“风生水起”。借贷作为中介公司另一个衍生业务,很多中介都一直在做。有房产中介负责人介绍,中介的借贷业务比较复杂,一般是有抵押借贷和无抵押借贷两种:不少中介公司一直都在做有抵押借贷,如房产抵押借贷或者资产抵押借贷,如汽车抵押等等,这种借贷利息不是很高,出现烂账坏账几率较少,业务相对安全;在眼下市场不景气、生意难做的情况下,即使是无抵押借贷,也有不少中介公司涉及,此业务借贷风险高、利息高,放贷对象多为公职人员或者有固定资产的企业老板等等。该负责人表示,4月下旬,公司放出的一笔无抵押借贷,资金已经回笼,利息高达10%。
此外,异地推荐商业项目,如投资钦州、防城港等地商铺、写字楼等等,这些不被看好的业务,也有中介公司在积极寻找客户。更有甚者,有的中介还操起于本行业无关的信用卡“养卡”业务,以收取利息渡难关,如本地某网站,有中介打出信用卡“养卡”广告。
■相关新闻
杭州已有百余中介关门
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二手房中介,“冷淡”是他们一致的说辞。成交量跌幅逾七成让不少中介机构苦不堪言。“现在房子不好卖啊,每天开门都等于在亏钱。说实话如果实在撑不住,我也只能先关闭了,要是市场能回暖再重新营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介店经理表示,现在市场僧多粥少,“蛋糕”根本就不够分,行情好,还能分得一杯羹,像现在这样有时一月做一单都困难,关门与开门,对于他们这样的小中介很正常,也很容易。
此话倒是不假。记者在长庆街也发现,前些日子还采访过的美歌房地产如今已挂上了“房屋装修”的牌子,之前联系过的经纪人小陈也早已转行。
无独有偶。记者致电淘房在线文华店的置业顾问小朱,结果打了多次都是“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停机”。
“买房人都在观望,基本没有人出手。”下沙明泰房产置换公司的李圣苦叹道,“5月份只成交了四五套,人均半套都不到。”政策把大批外地客户死死拦在门外,加上贷款的紧缩,周边小中介纷纷撤离。
据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数据,目前杭州已有百余家中介关门,在建国北路、文一路、古墩路、钱江新城庆和路、庆谐路等这些“房产中介集聚区”,都可以见到不少中介白天也都是大门紧锁。下沙、九堡等区块依托次新房生存的一些中介日子更加难熬,停业、转让的招牌比比皆是。据《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