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调控过后,为什么总会有一次报复性的房价反弹?
每次调控都意在减少投资客,可投资客为什么总还是源源不断?
楼市调控疾风劲吹,观望成为必然的结果。5月29日,本市第十二届房展会在大幅减少的成交量中落下帷幕,尽管看房者云集,但是342套的成交量,却较上一届房展会缩水四分之三。这个数字,将市民“等等,再等等”的买房心态表露无遗。
观望如期而至。但是观望之后,房价能否也会“应声而降”?回望历次调控之后房价的不降反升,恐怕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真理般的回答。现在调控又来了,与以往相比,这次的调控力度可谓空前之严厉,而对于房价走势,有人坚持唱多,有人则改行唱空。众多“望房兴叹”的市民自然盼望“房价下降”;但是我们的担忧仍在:如果不解决楼市中根本性的“增加供应”问题,仅靠抑制投资需求,楼市调控“越调越涨”的怪圈恐怕很难消除。
一个白领的购房史:等了五年,还是买不起房
“看了两天房展会,我发现自己还是买不起房。”昨天,本市典型白领王毅强面对记者,有些无奈。作为一家品牌电器的太原区销售经理,其实王毅强五年前就有能力买个市区内小点的房子,可是这几年总不断有政策出来,他每次都想“再等等”。结果发现,自己越来越买不起房了。五年前到现在,他的收入涨了差不多30%,可市中心区房价已经翻了一番。现在就是拿出他和爱人两人的积蓄,也不够买一套地段好的小面积学区房。
五年前,靠着自己的能力,王毅强已经当上了电器销售代表,月收入3000元左右;而当时一套市中心1990年左右的二手房,均价为3000元/平方米,80平方米的房子只需20余万元;时隔五年,他的月收入上了4000元,但是市中心同类小区的二手房房价已经涨到了6000元/平方米。以他和爱人不到三十万元的积蓄,还是买不起房。这次房展会,王毅强满心希望在楼市调控政策的压力下,房子价格会有一个回调,但是结果并未如他所愿。“没有一家开发商说降价,打折的项目有一些,可打完折一看,自己还是买不起!”王毅强一脸的沮丧。
王毅强把现在的无房境地,更多地归结为自己当初没有眼光。可他想不明白的是,每年都说要稳定房价,可就他的印象,几乎每调控一次后,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强烈的“补涨”。他们夫妻两人月收入加起来近6000元,也算是白领了,可怎么总是跟不上房价上涨的步伐呢?
一个专家的困惑:总以为房价要稳了,却又涨上去了
自2002年起,楼市的调控政策就不断出台,然而奇怪的是,每次调控房地产后,房价就会“补涨”一次。作为一个和房子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房产专家,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袁纶华经历了楼市调控的 “8年抗战”,然而让他也感到无奈的是:楼市为何会进入一个调控“怪圈”?
在袁纶华的印象中,太原楼市共经历过3次大力度的调控:2005年至2006年,2007年至2008年,以及2010年。前两次调控的结果都是:成交量短期出现下跌,甚至出现降价,但没过多久又“旧态复萌”,然后是新一轮的全线上涨。“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袁纶华说,2006年出台的“国六条”,主要内容是“增加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设”,此举旨在加大中小户型住宅供应,但由于实施起来有一定滞后性,太原很多项目都出现了延后开工。等到2007年大家想买房了,楼市供应却出现了“断顿”,一夜之间,能开盘的项目门口被购房者围得水泄不通,人们连夜排队领号,几百套房子会在一天内售完,第二天开发商就宣布涨价。
2009年的大涨,似乎是“金融危机救了房地产业”。2008年10月,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地救市政策频出,为拉动消费,银行开始执行最为优惠的住房按揭贷款政策,一时间无数人加入购房大军,“排队领号”之风再起,房价再次一路狂奔。
对于今年的调控,袁纶华认为,由于大幅增加了投资者的购房成本,应该比前两次更为有效,“但是,要真正改变楼市的投机心态,还不能光靠‘堵’,关键在于‘疏’,要将楼市的闲散资金引到别的渠道去,让住宅的投资属性降下来。否则一旦政策放松,大量投资需求还会涌入。”
一位小企业主:还有比买房更好的投资吗
王红 (化名),晋中市榆次区人,38岁,现在和老公在太原做手机买卖。王红告诉记者,她和老公两人名下有房产10余套,有住宅,也有商铺。王红说,他们两口子这么多年来唯一的 “嗜好”就是买房,手机生意赚来的钱,一点点地换成了房产。今年的楼市之变,他们也感觉到了。不过,王红并没打算将房产变现,用她的话来说,拥有的房子越多心里越有底;更重要的是,除了买房,还有其他什么投资可做呢?
10多年前,王红跟着老公来到太原做手机生意。做到一定规模后,王红发现,手机生意越来越难做,竞争很激烈,利润越来越薄,靠手机达到资产增值的速度很慢。而她在买房上的高回报,则让她从此爱上了买房。2002年初,想在太原买套房的王红看上了开盘不久的北美枫情,12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29万元,还带装修,她看完样板间就订了一套。现在,她从这套房子上不仅每月能收租金1600元,房价也早已涨到近70万元,资产升值近3倍。
尝到甜头的王红开始意识到房产的增值性远远大于做实体经济。从那以后,王红开始不断购置房产。手机生意赚来的钱,只要回笼到一定资金,就拿去买房,有的是住宅,有的是商铺。时间长了,她对各家开发商的情况也已相当熟悉,几家她认为品质不错的企业,只要有新项目上马,她总要去看看,遇到合适的就买下一套。当然,精明的她不会付清房款,而是做银行按揭,能少付就少付,交房后再“以租养房”。
一个备显沉重的问号:房价坚冰,何日能破
“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抑制投资是必须的、征收房产税也是可行的,但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加大供应!”省房协会长袁纶华表示,从本次房展会的情况来看,尽管成交减少,但是观展人数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市民购房需求依然强烈,只是受困于房价高企,才作出了“暂时观望”的无奈之举。
他表示,新的调控政策只是抑制了投资、投机需求,但是尚未解决住宅供应问题,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样,随着时间推移,政策的影响力作用,面对大量的住房刚性需求,开发商必然还会在价格上有所动作。因此,当务之急还是要花大力气增加保障性住宅的建设规模,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通过这些住宅的大量上市,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之困。只有形成了解决各个阶层住房问题的“梯级”住房结构,整个楼市的房价才可能稳定,投资商品房的高回报率才会下降,目前广泛存在的楼市投资资金才会离开。
省社科院研究员潘云则表示:要给民间资金寻找出路。据他介绍,2008年后,很多民营企业家做实业的决心下降,参加转变经济结构相关培训课的企业家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发现,通过房产这个资本市场来钱更快,房产的投资效益远高于做实体。民营企业家把资产投入房产,一方面催生了楼市泡沫;另一方面,减弱了企业家在实体经济上的创新发展能力,会导致产业结构无法真正调整。如果想让企业把注意力从楼市转到实体经济上,政府必须从扩大需求或为企业减税等方面着手,鼓励企业加大对实体的投入。只有把供应和需求两头的问题都解决了,楼市才不会再现新一轮的“疯狂房价”。
面对购房者观望的眼神,我们期待楼市调控显效,期待在长久的观望期后房价能够如愿回落;同时,我们也担忧:新的调控政策会不会在层层落实中被误读或软化,生生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成为新一轮涨价的初始?发稿时,记者获悉:全省房地产工作会议6月3日在大同举行,会议的主旨就一个:全面落实省政府年初下达的“3年解决68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全省保障住房建设任务,对各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督战、部署,同时确定工程建设时间表,落实各级考核目标,确保这一任务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