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泡沫究竟几何 楼市走向何方?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6/7 15:59:00
最近租房市场非常火热,原本准备买房的人都准备改租房了。” 在北京西城区的一家链家地产门店前,一位地产销售对本刊记者抱怨,“这不是出新政了吗?但对我们来说,毕竟还是房屋销售的中介费更高啊。”

  4月份以来,鉴于飞涨的房价已经影响到了民生,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地产交易的政策。

  政策出台以来,交易量直线跳水,但是房价依然维持在较高位置。在地产新政的压力下,是摇摇晃晃的天平,一方是房地产业的受益者,比如房地产开发商和楼市投资者,以及隐身于他们之后的地方财政和金融机构,而另一方则是无力购买,只能翘首望价跌的市民。

  他们都想知道的是,未来,楼市究竟走向何方?

  地方政府的考虑

  先让我们看看地产新政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新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中央政府希望能够通过金融工具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以抑制投资性需求和非本地居民的需求。其次,各级政府要提高用于大众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量,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建设进度。

  严格来说,这两个方面是不对称的。

  从金融政策角度来看,此次调控政策对需求的抑制比以往要更加严厉。比如,银监会和住建部称任何第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都不得低于50%。而且,住建部明确表示,第二套房指的并不是第二次贷款,而是事实上的第二套房屋。另外,部分城市暂停了对不能提交1年以上纳税证明的非本地居民发放贷款,并且基本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但是基于第二点,执行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因为推进全国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决心,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努力。

  但是,在现有税收体制下,中央政府控制了绝大多数财源,地方政府不得不转向土地出让金,以及楼市交易的相关税收来获得财政收入。根据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的估算,中国地方政府对于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度平均在20%以上。

  如果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下降,那么它就不得不收缩财政。因此,对于更多的地方政府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出台控制房价和房地产交易的政策。

  因此,此次房产新政能够维持多久,就主要看中央政府的决心有多大,以及这个决心能维持多久。

  那么,中央政府的态度究竟如何呢?

  中央政府的疑虑

  如果回顾2007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政策动向,投资者就会发现,那段时间内连续不断地加息和提高准备金,实际上已经将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压得只剩一口气了。

  “金融危机救活了中国房地产公司和地产中介行业。”在地产业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由于担心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会危及中国的经济,中央政府调整了政策走向,开始大手笔向经济体注入流动性。当时已经濒临资金链断裂的楼市,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这就是中央政府的态度。它必须考虑全国一盘棋,不仅要关注楼市走向,更要关注经济发展和就业。只是目前的楼市热度已经影响到了民生,中央政府才不得不加大对于楼市的关注。

  这次,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限制需求和增加供给来稳定房价,而不是打压整体建设活动和经济增长。由于2009年房价上涨势头过猛,市民阶层对无法承受的高房价怨声载道,这点尤其表现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不过,政府仍然担心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和外部下行风险。因此,其仍对过度收紧宏观经济政策心存疑虑:如果地产重回冰点,是否会影响经济?政府并不希望全国范围内房价出现大跌,也不希望整体房地产建设活动出现大幅下滑。如果未来几个季度房价能企稳,那么政策将被视为成功。

  在这一逻辑之下,中央政府对于楼市的限制应该也只是有限压力,不会全力打压。一旦出现房价企稳或全球需求大幅走软的明确迹象,目前的一些临时性紧缩政策就可能放松。

  而且,当前的形势与2007年底相比有很大区别。2007年底,政府担心整体经济过热,全面限制贷款投放,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基本停止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而这一次,中央政府更重视增加住房供应,因此对开发商贷款的额外限制并不多。

  泡沫究竟几何

  密集出台楼市政策,政府不仅在考虑民生,也在担心如果地产泡沫破裂,可能会对蓬勃向上的中国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毕竟日本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当日本地产泡沫在90年代前后破裂之后,直至今日,其依然没能完全走出困境。

  何况,还有刚刚发生的次贷危机,这怎能不让政府担忧?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房价相对各项指标来说都是比较高的。但是中国的楼市泡沫究竟有多少呢?

  事实上,中国的楼市泡沫是很难衡量的。如果以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在中国很难搜集到有效的城市居民收入数据。因为市民阶层中,很大部分都有税务总局监控之外的隐性收入。如果以租售比来看,中国的租房市场的不规范性,也让很多市民不得不选择买房。

  因此,我们只能考虑一些比较可靠的数据,来衡量楼市的泡沫。众所周知,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最后房地产崩盘,都是因为投资者在楼市上使用的杠杆太高, 以至于承担了过高的负债。而一段时期内杠杆率的大幅攀升往往伴随着房地产泡沫——这就是美国和英国及10年前亚洲国家所发生的情况。

  2009年,中国信贷规模急速扩张,经济的整体杠杆率、银行整体信贷(包括对居民和对企业的)占GDP的比重都上升了20个百分点以上。不过,大多数新增贷款都投向了企业和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并且与经济刺激计划相关。

  而2009年居民负债占GDP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低。2009年,居民负债(包括购房贷款和其他消费类贷款,以及对农民和其他小企业发放的经营类贷款)占GDP的24%,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7%。购房贷款占到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不过如果我们假定只有城市居民才能得到购房贷款,那么购房贷款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就接近50%。

  另外,中国的城市化还处于前进之中,这也让投资者有所放心。到目前为止,中国约有40%的就业人口还在从事农业工作,而在发达经济体,这一比例往往在3-8%左右。

  但是,在信贷没有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资产泡沫,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以中国为例,由于居民的大部分财富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一旦人们决定将一部分银行存款配置到其他类别的资产上,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资产泡沫。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2007年的股市泡沫:信贷扩张并不迅猛,信贷占GDP的比重实际上出现了下降,但居民财产从银行存款转移到股市造成了股价的暴涨。

  面对可控的泡沫,相信政府不可能在楼市上始终坚守。最后,楼市的问题还是要交给市场去解决。

  加息不可避免

  最后还必须要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楼市交易量暴减的这段时间里,黄金价格开始一路走高。在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昔日炒房者抢购黄金的报道。

  从根本上说,这还是金融问题。

  当前,无论以何种指标计算,中国的实际利率都已经明显为负,短期来看利率政策应该尽快调整。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实际利率还有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持续偏低的倾向。用过去十年的平均数据计算,中国的实际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减CPI同比增长率)低于美国、印度、英国、台湾、韩国。按照德意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说法,中国的长期实际存款利率只有0.8%,而其他五个国家及地区平均接近2%。

  经济和金融理论的基本共识是,实际利率过低,表明资金成本相对投资回报率或产品、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过低,就会导致资产泡沫、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这一点也被国际的实证经验所证明。

  IMF的数据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通胀率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表明抑制通胀要求提高实际利率。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实证研究均表明,实际利率过低,会导致和加剧通胀和地产泡沫;另外,负的实际利率会加剧通胀预期。

  为了解决负利率的问题,央行必须尽快启动加息。即使横向比较,中国也已经面临着利率政策反应过分迟缓的风险。最近几个月,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马来西亚、挪威、越南已经启动了加息周期。

  而在已经加息的国家中,除了印度、越南由于食品价格导致严重通胀以外,其他国家面临的地产泡沫和经济过热的压力都小于中国,但他们的央行都已经采取了有前瞻性的加息政策。中国是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国家,加息的理由已经远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挪威、韩国更加充分。

  从制造业长期发展来看,中国也应该充分利用利率这一经济手段来提高资金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不断出现过热的结构性问题。这样可以减少过度依赖行政性调控手段,避免人为加大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