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位于世昌大道附近的一家新楼盘,由于商品房预售门槛的提高,公司不得不延期开盘,抓紧时间申请预售许可证,并同时进行前期的市场探盘工作,以期正式开盘后不至于陷入“销售僵局”。
4月17日,“新国十条”重拳出击,给狂奔的房产市场套上了缰绳。一个多月过去了,对一向平稳的威海房地产市场来说,政策调控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凸显,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成交量缩水、市场遇冷成为普遍现象。
一手房:成交量走进“低谷”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和楼盘售楼处发现,大部分销售处都可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提到“新国十条”带来的影响,大部分售楼人员面露难色,“影响肯定有,最明显的就是成交量比政策出台之前有明显下滑。”开发商们纷纷表示,与4月份尚且红火的楼市相比,5月份的房地产市场突“陷”成交量“低谷”。
一家位于半月湾畔的楼盘主要面向高端市场,销售处负责人赵先生表示,尽管大部分的客户采取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收紧贷款的政策对客户的付款方式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影响,但是他们的成交量还是出现了下滑,“4月份公司销售了近20套,销售额达到近2000万,但是从5月份到现在,成交量还不到10套。”赵先生表示。尽管如此,赵先生并没有对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楼盘的销售形势丧失信心,“对于我们这种高端楼盘来说,有居住需求的客户往往不限于银行贷款,他们完全有能力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来购买,所以一旦客户过了观望期,他们还是会购买。”
而位于高区的一家中低档次的楼盘则面临着更严峻的市场形势,销售经理王女士说,“新国十条”颁布之后,客户来访量立刻减少了将近一半,交易成功率更是大幅度下降,4月份售楼处共签订了15套订单,而5月份的订单数连个零头都不到。由于“新国十条”限制了异地贷款,而楼盘主要面向外地的消费者,所以楼盘销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记者采访时发现,在这场政策调控浪潮中,受影响最深的当属客户源在外地的楼盘,以本地客户为主的楼盘受到的影响则较小。威海圣浩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水缘金座项目一期在5月份销售额反而较以前有所提升,这在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当中尚属少数,项目负责人董女士告诉记者,由于项目都以小 户型为主,大多数需求客户是第一次置业的本地人,所以受政策的影响较小。然而对下半年即将开盘的二期项目,董女士则表现出担心,因为二期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外地置业者,届时销售市场会面临怎样的境地还不得而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二手房:市场交易平淡
6月1日,市区一家房产中介公司接待了一个有购房意向的客户,业务员小李带着客户四处看房,虽然客户已看了四五套房子,还不愿意下手,但小李仍不厌其烦地为客户寻找满意的房源,这种耐心远远超过了4月份之前的程度。“新国十条”出台之后,公司的业务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整个5月份也只成交了5套房子。现在出现了这么一位客户,小李自然不好怠慢。
6月2日,记者在市房产交易大厅看到,房产中介窗口前来咨询购房的人很少,不少中介人员在闲聊或上网,有的中介窗口人员甚至提早下班,市场中早已没有往日的热闹和繁忙。
一家房产中介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月份真正成交的二手房屈指可数,很多来看房的客户始终未下定决心,都在“等等看”,看是否有降价的空间。而另一家房产中介的李经理说,5月份他们只成交了7套房子,这比往年同期下降了近60%。即便如此,他们的成交量在同行业内也还属中上水平,不少房产中介在5月份出现了“零成交”现象。
成交量少了,房源就显得格外充足,房东们对二手房要价也开始有“松动”迹象。李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不少房东一改往日“一口价”到底的十足底气,开始在 房价上有“松口”的余地,要价也不像之前那么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购买者的观望气氛,双方在交易谈判中也不如往日般顺畅,房产中介们只能靠提高业务熟练度和诚信度来争取更多有限的客户。
商业地产:正受投资者重视
在众多住宅项目成交量下降的情况下,龙泉国际的刘经理却显得轻松了很多,他所负责的商业网点项目5月份的成交额比之前提高了7%至8%,在住宅项目普遍收紧的情况下,商业网点项目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对此,刘经理认为,此次政策调控的目标直指楼市的投资投机性需求。新政下很多资金已经根本无法进入住宅市场,投资者不得不将资金转向商业地产。根据政策,商铺不在二套房贷的界定范围内,如果已经贷款购买商铺再贷款买房仍算首次购房。在住宅市场不被看好的同时,之前游离于主流购房需求的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商业地产,正受到投资者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报记者 孙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