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它们的最佳形容。
楼市新政、车市调整、股市常绿的背景下,潮涌的热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困兽犹斗抑或闪电腾挪。对众多栖息于三市的投资客而言,其手中的巨量资金似乎已很难找出除此之外的第三条流向的道路。
然而,背后推手仍在继续,出于获利者固有的敏感神经,在众多被无限夸大效果的调控举措以及各种数表填充的分析预测面前,按捺不住的投资冲动再次跃起。
我们无意发出“唱衰”之声,但有意于在再现巨资闪电式腾挪的同时,表达对“谁将充当资金出逃下一个出口”的担忧。
实习记者 尹聪 记者 冯冬宁
三市同悲
这个7月,楼市、车市、股市,“殊途同归”。夹杂惆怅与担忧的悲歌,萦绕在国内经济的上空。
7月9日下午,淄博中心城区一售楼处,门可罗雀。与其他百无聊赖的同事相比,售楼员张玉芬(化名)面色紧张地拨弄着手机键盘,一眼不眨地盯着股市K线图,楼市惨淡的今日,股市每次变动都关乎着她的收成,也关乎着这个夏季,是否能买辆小QQ。
令人失望的是,期待已久的“红色”并未在该日出现,“七亏二平一盈”的熊市中,面对“上证综指收于2470.92点,深证成指收于9816.86点”的现实,张玉芬很不幸成为“亏”者。“照此下去,车肯定地买不成了。”她如此哀叹。
正如冷清的售楼处不仅仅是上述一家一样,在股市中,蒙受损失的也不仅仅张玉芬一人。
继“5月全国7 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额为3335亿元,比上月减少1113亿元”的数字揭晓后,统计数字又显示:2010年上半年,A股市值损失2.3万亿,股民人均亏损近3.5万元。
“楼市低迷,股市不赚,钱自然运动不到我们这里来。”张店金晶大道一家车行张姓负责人表示。在他看来,几乎与骤然冷清的楼市和绿多红少的股市同步,纵然中国已戴上“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的高帽,但201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与去年相比,天上人间。
10日,偌大的东方汽车城大厅内空空荡荡。一小排量汽车销售人员告诉本报,当前的汽车销售难言乐观,“几天见不着一个看车人”。而2009年底他曾称,受益于“1.6L以下小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推出,他所在的车行生意红火,“一天能卖出三四台车”。“现在的行情与去年下半年没法比。”淄博一家去年销售240台奔驰轿车的汽车销售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虽然目前客户购买奔驰S级仍需要等待三个月左右才能提到车,但国产奔驰却有不小的库存压力。
环环相连
孤立的现象已不足以解释为何股市、楼市、车市去年同时进入癫狂,而今年却又同时陷入低迷。
本报梳理发现,三市之间绝非毫不相干,它们依赖联系密切而紧凑,它们在涨跌之间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股市和楼市作为中国投资者的两大投资首选渠道,其在吸收与释放资金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自明。
对于目前的形势,分析人士认为,地产股在上半年的疲软主导了股市走熊。自楼市新政出台后,投资者看衰房地产下一步走势,大量资金出逃地产股,地产股节节败退。与其相关的建筑、建材等股票纷纷“应声回落”。
地产股的大跌反过来导致上市房企融资出现困难,同时,新政带来的信贷收缩、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导致的开发商资金回笼不利等因素也使开发商度日维艰。在楼市新政明确规定对不同购房者实行差异化信贷,以“温州炒房团”为代表的房产投资者携大量资金纷纷出逃楼市。
新政挤压出泡沫,加剧了楼市的低迷。而在此带动下,上游的水泥、钢材等市场也随之困难重重:水泥“有价无市”,占开发成本1/3比重的钢材价格下滑明显。而不得不注意的是,随定价机制的转变,铁矿石价格上涨已成必然。作为基础产业的钢铁企业或将无可避免地面临钢价倒挂之困。
这一切使当前扑朔迷离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的同时,也让与楼市、股市关系密切的车市陷入窘境。
出逃的资金
三市同悲下,潮涌的热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以楼市为例,此前,淄博一家民间借贷公司的陈姓总经理间接向本报披露,目前他拥有的资金数堪称巨大,其中至少30%来自炒房人,“炒楼危险,放贷安全”。
有多少资金将流出楼市,目前并没有比较明确的数据。不过,业界还是能从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窥出一斑。去年,商品房销售额4.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7977亿元,按三分之一购房者为投资客的标准,投资房产的资金应在1.73万亿元,去掉其中银行信贷资金,非自住性资金大概为4800亿元。
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资性购房占比远高于央行统计。有房产中介测算,以北京为例,今年一季度北京房地产交易规模约2000亿元,如果按投资性占比四成来看,涉及资金约800亿元。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受到调控政策影响,选择从楼市退出的热钱可能在千亿元以上。
股市方面,据和讯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5715.87亿元,其中机构资金净流出525.5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出5190.36亿元。 尤其在今年1月和4月,沪深两市流出金额分别达到1400.88亿元、1564.5亿元,而刚结束的6月,两市累计净流出870.26亿元。
楼市不振、股市低迷的背景下,去年产能、销量急剧释放的车市也在冷清中慢行。7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字称,6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04.28万辆,环比下降0.04%。这已是中国汽车销量在春节以后连续3个月环比下滑。
谁将成为下一个出口
然而,楼市、股市的房地产的暴利时代暂时终结,并不意味着资金没有出路,低利率环境下,流出上述两市的巨额资金流向何方?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除上述民间借贷外,不少投资客开始将资金投向黄金等贵金属,市场的火爆也让金价大幅攀升,5月,淄博一家知名金店的千足金报价甚至高达346元/克。与此同时,随着投资客们转移阵地,除了黄金、高品质的钻石、翡翠等成投资新宠外,流出的热钱还围猎疯狂的“大蒜”等农产品。
本报梳理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热钱正通过金融工具,渗透到农产品产业链上,从包地到流通环节,均有其介入身影,眼下,大蒜,生姜、辣椒、绿豆都成为投资客的炒作对象。对此,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表示,这些农产品遭到炒作,供求是一方面,而市场资金也在股市疲软和楼市调控后,将投机转向了刚性需求大、种植规模较小、具备灾害题材炒作的农产品。
困兽犹斗抑或闪电腾挪。如今,当农产品炒作成为过去,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本着获利者固有的敏感神经,在众多被无限夸大效果的调控举措以及各种数表填充的分析预测面前,在去年巨额新增贷款带来的流动性充裕的助推下,前述出逃资金也在寻找下一个出口。
不过,相对于热钱东流至贵金属、民间借贷以及农产品等已成事实而言,回流股市、车市却备受争议。
日前,中金公司发布报告认为,政府对房地产投机的打压将使得原有活跃的投机资金流向其他领域,包括回流股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上述热钱进入股市的现象未必出现。首先,从历次房地产调控时期股市的表现看,两者的“跷跷板效应”并不明显,特别楼市新政出台的背景下,如今惨淡的股市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同样,相对于有多少投资者愿意冒险冲进股市是个问号一样,流向车市也存在争论。据媒体报道,在天津、海南等地,虽然出现“地区楼市调整,催生车市购车潮”的现象,但专家同时表示,如果资金在股市、楼市获利,按照其消费曲线,车市自然也会迎来销售“春天”。然而,现实情况是,楼市、股市双向低迷的背景下,面临一定通膨压力的现实,为避免资产缩水,在消费方面保持着谨慎态度的消费者又怎能轻易将钱投向车市?“这是一个窘境,我们正受煎熬。”前述汽车销售商沮丧地说,对于他来说,“三市同悲”的背景下,未来依然找不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