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2011转型升级唱主角: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1/1/10 11:38:00

  2010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我国工业成功巩固并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可达15%左右,企业利润也大幅增加。

  工业发展的好势头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去年,汽车、水泥、有色等行业的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加之能效水平对标达标、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等措施,实现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的目标已无悬念。不过,工业发展的好势头能不能持续,也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因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与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相距甚远;工业增长对外依存度较大,国内消费率偏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偏低,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环境制约突出,等等。

  2011年,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将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动荡不定,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不会减少,工业仍将面临外需不振和成本上升的困难。从国内环境看,货币政策适当收紧,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和相关改革措施的推出,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影响。新的一年里,刺激消费的补贴有所减少,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都已宣布停止,也将给内需市场带来变化。

  在这样的形势下,靠“铺摊子”的粗放增长已难持续。“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将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功夫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因此,今年经济增速预期或将下调,而节能环保方面的约束则势必更为严厉。企业要想有更好收获,显然已经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切实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市场的先机!

  调控——平静——反弹——再调控。2010年,房地产市场如此这般的反复了三次,热闹非凡。市场蠢蠢欲动,政策频频加码,市场与政策经过激烈的博弈和对冲,到年底,反倒显得波澜不惊。

  2010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7.7%。3月份以来,环比在0.3%的幅度内上下波动,2009年以来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被遏制。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是“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2010年房价的涨幅绝不是这个水平。

  1月、4月和9月末,有关部门先后3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各地、各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调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房地产市场投资投机性需求得到一定抑制。在价格趋稳的同时,2010年前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高达36.5%,打消了年初人们对楼市调控可能导致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总体来看,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

  尽管如此,当前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2011年,调控仍将是房地产的主题。

  需求端,首先是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在支持自主性、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继续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供应端,继续努力增加住房有效供给,调整供应结构,增加公租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的供应。

  据了解,在落实已有政策的同时,有关部门将进行前瞻性研究,储备新的调控措施。这意味着,一旦市场再次出现量价齐涨的过热苗头,新一轮的调控随时有可能到来。此外,在长期制度建设方面,房产税的试点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一旦开始试点,将对市场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整体而言,2011年的房地产政策面将继续从紧,如果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房地产政策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收紧。

  另一方面,想要稳住房价,调控面临的挑战并不小。首先是流动性。2011年境外热钱流入我国的压力很可能增大,国内新增货币量也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些资金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很可能进入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房价快速上涨。

  其次是通货膨胀的隐忧。如果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实际利率仍然是负利率,以抗通胀和避险为目的的购房需求将不断增加,房价上涨的压力也就更大。

  第三仍是供求关系。2010年调控如此严厉,前11月住房销售面积仍达到8.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9.8%,超过了市场特别火爆的2009年。说明以首次买房和改善为目的的刚性购房需求十分庞大。在快速城镇化、上世纪80年代初期婴儿潮出生的人进入适婚年龄等因素影响下,今后几年住房需求仍将处于高位,如果市场供应跟不上,房价很难不涨。

  政策要稳住房价,市场本身面临各种不确定性,这场博弈中的结果,只能等时间来给出答案。

  在市场和政策中间,2011年房地产企业的日子显然不会太好过。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将持续紧张,除了以“联合体”的形式拿地开发、抱团取暖外,顺应市场形势积极定价,加快销售和资金回笼,将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2010年,以合理定价、快速销售为特点的万科、恒大等房地产企业,均取得了销售佳绩。调控是为了使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健康,因此,在调控的背景下,在波动的市场中,顺应政策和市场,积极主动应对的企业才可能生存,也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

  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8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6%。继2009年以1364万辆销量、超过46%的同比增幅超越美国跃居第一之后,2010年,中国再度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销售市场。

  连续两年的车市“井喷”,在有力促进工业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战略意图,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车与路、车与环境、车与能源矛盾的激化。2011年,伴随着1.6升以下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以及北京限制机动车上牌政策出台,中国车市将面临怎样的变数?中国汽车产业又将如何应对呢?

  “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告别30%以上的高增长,回归常态运行。”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解释说,所谓常态运行,即以15%左右的长期潜在增长率为轴心上下小幅度波动。鉴于政策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作用,2011年中国乘用车增速将略低于潜在增长率。

  虽然预见到了市场回调的大趋势,但是,车企老总们对中国车市依然充满信心。福特中国董事长韩瑞麒表示,虽然2011年有政策退出等不利因素,但是,他依然看好蓬勃发展的二三线、三四线市场。“去年,福特在中国新增了100家4S店,其中,绝大多数都在二、三线城市,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对2011年车市持谨慎乐观态度的还有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他认为,目前强大的刚性需求,是支撑中国车市持续增长最强有力的引擎。虽然,2011年车市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是市场增长放缓对于有准备的企业而言,更是一种机会。他解释说,2010年,面对丰田召回事件的不利影响,广汽丰田一方面大力加强品质管理,持续强化产品力;另一方面推出了“心悦服务”品牌,为顾客提供差异化的尊崇服务。“苦练内功,不仅让广汽丰田2010年实现了35%的销量同比增长,也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快’,但并没有完全做到‘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坦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车市大幅下滑,汽车跨国公司经营普遍陷入困境,是中国车市拯救了全球汽车行业。当然,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抓住了市场高增长的机会,但是相对于量的增长,自主品牌在品牌含金量、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效益等方面,却没有实现质的增长。

  与李书福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汽车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新世纪10年过去了,这10年最突出的特点是‘快’。”张小虞说,过去10年,中国汽车年销量增长了8倍,产值增长了12倍,汽车产业基本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也确立了世界汽车大国的地位。未来10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目标的10年,如何实现由快到好,由大到强,是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初步估计,2010年我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将突破4万亿元,出口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利润有望突破2000亿元,利润增幅有望达40%。

  在2010年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不易。

  流动性过剩导致资金涌向大宗商品市场,涨价风潮几乎蔓延至纺织业的所有原料领域,以棉花为代表的天然纤维价格更创下历史纪录。

  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常态。2010年纺织业劳动力的薪酬福利涨幅普遍在10%以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工资涨幅高达20%,全行业涨薪幅度大于其他制造业领域。

  “过去中国纺织业一个比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素成本低。但是2010年的节能减排硬约束、劳动力价格的增长,以及棉花、化纤等原料价格的异常波动等事件告诉我们,中国纺织业已经告别了低成本时代,市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直言。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产业转移成为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仅2010年前9月,我国中部地区纺织项目的投资额达997.95亿元,同比增长42.61%;西部地区投资为274.93亿元,同比增长56.12%,中、西部的投资增速分别较东部地区高出29.98、48.49个百分点。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必不可少。“十一五”期间,大中型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增加了近两倍。2010年,纺织业1/3左右的优势企业的技术装备实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5年翻一番。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高速增长,开拓新兴领域必不可少。2010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约820万吨左右,是增长性很好的高利润领域。作为跨纺织和新材料两个产业的新型现代化工业,产业用纺织品,为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基础产品,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受益者。

  虽然市场环境的复杂性还将长期存在,但利好也无处不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用于衣着消费的支出在提高,并更注重品质和品牌。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内销比例进一步提升到82%,比2008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国服装零售量价双升,服装零售额累计增长了85%,国内市场正迎来新的消费时代。

  新的消费时代需要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2010年纺织服装业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凡客诚品”。这个融合网络购物与快速时尚两大概念的品牌,是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品牌,2010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0%。纵观2010年的中国网上购物排名,纺织类销售额高居榜首,远超过第二位的数码家电。可见,纺织服装业的市场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创新。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最喜人的变化,莫过于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在供应方面,由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强力推行,全年粗钢生产和出口总体保持低速增长。自去年4月起,国内粗钢产量呈逐步回落态势。出口方面,1—11月份,全国累计折合出口粗钢3939万吨,净出口粗钢2583万吨,而上年同期是净进口98万吨。虽然与上年的超低基数相比,增幅较大,但仍然远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

  在需求方面,2010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用钢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拉动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保持增长,带动国内钢材社会库存呈持续下降趋势。截止到11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合计为1306万吨,环比减少154万吨,降幅10.52%,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渐趋缓和。

  去年,国内钢材价格延续了一贯的震荡态势,钢铁行业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对钢价的支撑作用加强。据中钢协发布的最新市场分析,去年11月国内市场铁矿石、冶金焦、炼焦煤和废钢等原燃材料价格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特别是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了50.45%,国产铁精粉价格同比上涨了51.85%。

  与以往相比,2010年钢材市场价格振荡区间变小。“这也许是钢铁期货上市之后,钢铁价格运行的重要特点。我们认为,钢铁价格波动区间将会继续减小,贸易商价差利润的空间也会随之缩小。”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子平说,要想获取稳定盈利,必须突破传统贸易模式,向创新型、服务型方向转变。

  尽管供需矛盾得到缓和、钢价小幅上升,但超低利润率仍然是钢铁行业的梦魇。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利润率为6%,而钢铁行业仅为3.5%,基本处于“垫底”位置。业内普遍认为,原燃料持续高位上行,而钢价处于低位震荡,“两头受挤”程度加剧,是钢企利润率持续超低的原因。

  产能过剩、布局分散等钢铁行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但程度开始减轻,尤其是产业集中度方面。去年,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明显加快。1至10月份,生产粗钢最多的十大钢铁企业集团合计生产出钢2.44亿吨,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46.61%,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28个百分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说,“这表明今年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了明显提高。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将依靠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继续提高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绿色发展,仍旧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压力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工业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70%左右,而钢铁生产占工业能耗的15%左右。罗冰生认为:“从我国钢铁工业面临能源、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的实际出发,‘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必须执行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继续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三项工作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757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