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根据不同的标准,旅游地产有多种类型,目前发展迅猛的是以乡村旅游为名义,以及依靠各类景区的旅游地产产品。前者利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土地流转运作手段,将旅游地产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后者是利用景区良好的自然与人文度假条件,将旅游度假产品植入其中。这两大类产品之所以是市场前景看好,因为符合中国人千百年以来对居住的理想追求。乡镇中的“桃花源模式”和风景区中的“山居模式”历来是中国人心中的理想人居境界。但是,在运作过程中,缺乏的是相关体系的配套保障,企业追求的
记者:中国的旅游地产确实还不够成熟,许多方面也还在摸索,您觉得未来它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
李小波:一般意义上的房地产是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旅游地产是实现人居的理想问题,所以,旅游地产的理想状态就是实现从一般的居住功能向居住文化的转变。北宋《林泉高致》中提出的“可居、可望、可行、可游”的画论境界就是目前旅游地产应该追求的理想状态。首先,在开发上强化旅游地产尊崇自然和人文的理念,不能以项目为中心,而是把项目“种进”山野田园,实现文化的延续整合,把今天的新产品当成文化经典产品来做;其次,在空间的组织上,应该形成合理的区分,风景区的地产项目要与已经形成的观光区域、宗教朝拜修行区域、山地乡村或古镇的原住民生活空间有机嵌入,相得益彰,和而不同,不能将原有的山脉、水脉、文脉割裂甚至肢解,把山川名胜变成残山剩水;再次,旅游地产不能成为烘炒投机的产品,旅游地产不是富人的专利,历史时期保留到今天的美好景致无一不是自然与文化的珍贵遗产。所以对
记者:近几年,旅游地产明显“热”了起来,除了传统的
李小波:旅游地产之“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国家对城市房地产的调控,一系列较为严厉的政策,使得许多企业认为旅游地产的潜力巨大,纷纷抢占有限资源,做长远打算;二是旅游地产的客源群体往往属于中高端市场,利润空间比普通房产要高。但是,进入前必须有一定的自我审视:一是专业性,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占领了自然人文环境好的区域就能做好,旅游地产除了居住功能外,对于相关的游览、休闲、度假、养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没有专业的眼光和设计营销管理方面的经验,有可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二是预见性,旅游地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现在占有资源后开发的周期如果滞后,如何去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预防
记者:一些学者指出,在国内,不少时候,“旅游”和“地产”已经成为两张皮,只是各取所需而已。如何让“旅游”和“地产”实现有机融合和良性发展,您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切实的手段是什么?
李小波:从政策层面看,严格执法必须长期不断地执行,以旅游的名义开发地产是普遍的现象。过去由于风景名胜区的法律限制,就连纯粹的旅游开发都严格控制,地产项目很难涉足。但现在随着度假旅游的兴起,风景名胜区成了房地产的稀缺资源,在法律的前提下向市场开放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旅游房产名义下的违法行为都有产生,必须杜绝,比如,在风景区核心区和可开发区的边缘游离是常有的现象。有的开发商以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的名义取得土地后,甚至进行地下文物的挖掘活动。有的政府为招商引资,在“占补平衡”的政策下,将农业土地的指标居然调到了山上,以腾出土地供地产开发等等。
从技术层面看,科学管理是关键,城市房地产开发有
从文化层面看,旅游地产开发必须具有人文的情怀,国外许多国家提出旅游者必须是热爱自然和人文的人,作为开发商、规划师和业主都要有这种长期的情怀,否则,旅游地产会失去应有的品味。一流的旅游地产规划不是用笔在勾画,更重要的是用脚去丈量山水,用身心去贴近大地,才能规划出极具文化内涵的作品,而不是将城市里享受复制到自然之中,把业主当成住养的“宠物”。
所以,以法律为保障,以管理为手段,以文化为情怀是实现旅游地产良性发展的最切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