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私人财富进入“创富”期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1/1/20 11:58:00
“在全球财富版图上,中国无疑成为创造财富的一个重要来源。”《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2010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发布了《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85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人士达33.1万人。到2010年末,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接近100万亿元,高净值人群达38.3万人。
   据《福布斯》中文版的主编刘瑞明介绍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要素的迅速商品化和资产化、以及中国各种资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正在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人们不仅创造收入,而且积累财富,并且通过财富产生新的收入。
   谈到财富这个词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慨。他回忆说,40多年前当自己还在陕西插队时,财富这个词语的内涵当时并不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人们开始认识到财富的内涵,“万元户”成为当时财富和一种象征。而到了2010年,《福布斯》中文版的富豪门槛已经达到了4万美元。短短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心目中关于财富的定义和特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财富也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实力。
  
  高净值人群的“脱颖”而出
  
   一般来说,个人可投资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个人,就被称为高净值人士。而在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个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超高净值人士总人数已经达到128人,在福布斯当年的全球富豪榜上已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在《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看来,从2008年到2010年11月,中国私人财富经历了一个收复失地的过程。2009年,中国整体经济已全面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逐渐恢复并超过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据刘瑞明介绍,在中国产生了以收入和财富为重要标志、规模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而在此基础之上,主要由于创业、投资、管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天赋等因素,正在形成一个高净值人群。
   白皮书分析认为,中国私人财富与经济增长及流动性变化密切相关。近年流动性主导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中国经济在迅速走出金融危机时高净值人士的私人财富大增,而中国经济与资产市场每经过一次波动,高净值与超高净值人群经历一轮扩大。
   白皮书在概括高净值群体的特征时指出,60后、70后是高净值人群的主力,实业与投资是其财富的主要来源。他们最常“出身于”贸易、制造、金融、房地产与IT产业等行业,不过近年TMT(科技/传媒/通讯)行业因其快速增长而经常缔造财富神话,而能源、物流、医疗健康产业也成为高净值人士摇篮。此外,还有一部分高净值人士来自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以及中介机构等。
  
  私人财富对管理的需求加大
  
   “刚踏入高净值人士门槛的人士,最希望扩大财富规模。”刘瑞明认为,尽管房地产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品种,而在高净值人士中,资产规模越小者越喜欢投资房地产。但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资产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投资房地产的比例显著降低。中国高净值人士中,投资海外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调查分析显示,22.6%的高净值人士持有离岸资产,香港为中国高净值人士离岸资产的首选地。
   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私人财富的增长,其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在加大。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有些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利润贡献超过了60%,其中财富管理业务利润贡献接近50%。据此,私人银行业务将成为银行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取胜的战略“制高点”。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收入正逐步缩小,3%至5%的高利差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私人银行由于具有高资本回报率、收入流持续稳定等特点而成为私人财富管理市场上的“宠儿”。根据白皮书的调查显示,中国高净值人士首选的机构也是银行类私人银行业务。调查显示,约有52%的人曾经或者正在使用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其中,中资银行以89%的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私人银行服务的“本土化”之路
  
   有专家指出,中国私人财富以及高净值人士数量的增长,将使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服务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并进而会引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继最初一轮的对私人银行高端贵宾室奢华装修的比拼之后,中资银行今后将开始走向真正提高私人银行服务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重点是提升私人银行服务的专业水平。”白皮书认为,由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因此中资私人银行也正在越来越深地介入到对高净值人士个人、家庭和公司的全面服务中。
   在白皮书看来,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尚未形成市场领导者,但激烈的竞争将使成为领导者的机会稍纵即逝,谁能加大战略投入,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核心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谁就能赢得先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白皮书分析指出,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私人银行服务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几家大的商业银行有的采取公司制、有的采取事业部制,有的作为一项新型业务与零售业务一起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一项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全需求服务。谁能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一套既能突出业务特性,使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又能充分整合利用“母体”银行的综合优势的机制,谁就能较好地实现私人银行业务的“本土化”、“本行化”,率先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此外,核心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国际先进私人银行经验表明,私人银行家不同于一般的贵宾理财的客户经理,他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巨大,稍有不慎将导致巨大的损失。大额资产要求分配在不同的领域,以实现保值、增值和传承。因此要求私人银行家必须具有广博的金融知识和较强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建议中资私人银行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有必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公开选聘市场研究、投资策略等高专业性人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67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