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研究中心对40家私募基金公司调查显示,私募对2月行情较为谨慎。其中,36%私募看空2月行情,44%私募认为市场会维持横盘整理的状态,仅有20%私募看涨2月行情。
六成私募不到半仓
1月份市场下跌,私募迅速降低仓位。据调查,60%私募仓位控制在半仓以下,这和前几个月的高仓位运行有明显的区别。
看空私募主要认为,中国通胀会在高位运行,春节前后加息可能性非常大,政府一系列的紧缩措施会继续,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市场人气低落,同时,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严厉态度异常坚决,未来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比较多,会压制市场的表现。
通胀依然是私募的心头大患,76%私募认为通胀问题仍将困扰市场。48%私募认为,春节前后中国的通胀压力会加大,春节的因素不可忽视。而24%私募则认为通胀压力会减小,28%私募持不确定态度。
面对通胀压力,68%私募认为春节前后政府会再度加息,32%私募持不确定态度。这一担忧已于昨天变为现实,中国人民银行于昨日晚间宣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不过,私募基金经理们对加息的市场影响不算悲观,他们认为市场对加息已经有所预期,股市已经提前反应,加息对市场造成的冲击不会像前两次那么大。
大盘蓝筹成私募首选
在2月的投资机会上,私募出现显著的变化,和以前一直看好新兴产业和消费股不同的是,大盘蓝筹成为了私募首选。其中,54.17%私募将大盘蓝筹纳为首选对象。他们认为,经过前期的大幅下跌后,大盘蓝筹股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而1月大盘蓝筹股的企稳迹象,以及公募和其他机构的进驻,加强了私募对大盘蓝筹的信心。
对于消费和新兴产业等一直重点关注的板块,分别有45.83%和36%私募看好它们在2月的表现。部分私募表示,经过1月的调整后,部分优质个股回到较为合理的估值,可以给予关注。
不过,去年一直受宠的医药股,其关注度则在持续下降,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6.67%私募重点关注医药股。此外,制造业和高端制造设备则有12.5%私募看好。
值得一提的还有房地产板块。研究中心调查显示,56%私募对未来的房价持不确定态度,认为房价会下降和不会下降的私募各占20%和24%。
反映到二级市场上,84%私募对房地产持观望态度,他们表示房地产板块估值虽然偏低,但面临调控的不确定性因素,系统性机会不大。此外,各有8%私募看空和看多,看多的认为房地产板块估值过低,房产税的出台意味着利空出尽,目前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二、千亿资金节后有望输血A股
差钱的A股有望在节后迎来充足的***。春节长假前最后一周,共有12只新基金正式公告成立,总募集规模接近200亿元。至此,去年11月以来,新基金成立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以普遍3个月建仓期推算,近期次新基金将为股市输血千亿元左右。
“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为今年各经济体迈上更稳定的复苏轨道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投资机会来看,全球通胀将带动资源型国家市场向好;新兴市场因为成长性较高,发展空间更大,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有望成为活跃先锋;相对美元持续贬值,经济基本面较好的市场或将迎来全球流动性的持续流入。”中银全球策略基金经理唐华向记者表示。
三、震荡中关注三类品种
笔者认为,由于市场总体仍处于对以往高估值股票累积风险的调整格局之中,其趋势性难现。因此,节后市场总体行情难有突破,震荡将可能是主要特征,而在震荡之中把握三类品种,加大波动性机会的运作或更为可取。
首先,关注业绩预期增长,股价调整相对充分的品种。根据沪深交易所要求,1月31日是上市公司2010年度业绩预告的收官日。据相关市场统计显示,截至该日,沪深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257家公司预告了2010年年度业绩,其中“报喜”的多达921家(剔除81家续盈),占比为73.3%。由于市场近半数企业无预告,因此业绩总体前景仍处于不确定性之中,但在行情震荡过程中,选择那些股价近期调整相对充分,而业绩增长明显的品种,在震荡行情中仍不失为较好的品种策略。从目前业绩预告情况来看,我们研究行业分布发现:已预告公司报喜品种主要集中在电子、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且电子行业、医药整体增长比较明显,电子高于医药行业。已发布业绩预告的电子类公司超过半数最高增幅都超100%,行业高速发展和公司竞争实力增长是主要原因,不过多数高增长的公司2009年的基数并不高。在选择品种机会时,笔者建议关注那些业绩增长100%以上,有一定的基数因素,股价在10元左右的品种为佳。
其次,关注通胀预期波动较大的品种。在日前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会议认为当前通胀加剧导致经济失衡。从反映农产品<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价格的国内期货市场来看,数据显示:1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上涨了近5%,同时持仓量也在5个月来首次大幅增加。春节长假前,12个合约的持仓量仍较前一个月增长了4万多手,总持仓量达到14万手左右,与去年7月份开始强麦期货启动涨势的态势一致。当时,强麦期货两个月上涨了近9%,而持仓量同期则大幅增加了近15万手这也反映出目前通胀预期的一种预期与现实。从国际市场来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国际食糖理事会原糖价格、伦敦铜锡等等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涨幅均较大。棉花价格同比上涨更是突破116%。同时,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1月CPI数据仍可能再行上高,而去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山东、河北等部分地区至今已连续3个多月无有效降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八省部分地区旱象露头并持续发展。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4日,八省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5.1%,占八省耕地面积的21.7%,受旱八省冬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这也加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预期。因此我们研究认为目前阶段内,积极关注通胀预期品种的波动性机会仍有基本面因素的刺激动力,逢低适量关注应是震荡市中的较好选择。
最后,关注业绩增长且成长性与估值相对较好的高送转品种。对于高送转股票,我们并不认为今年是较好的机会,但部分品种的波动性机会仍然存在。主要考虑是今年的高送转主要出现在新股板块与利益重组类品种之中,新股由于高PE发行所形成的较高风险,实际上并不会因高送转而改变其大部分股票中长期股价回归的风险;对于利益类高送转,我们认为其由于炒作机构的运作正在等待逢高出局,因此接盘此类股票也存在最后一棒的风险。笔者认为,投资者可从两角度来进行高送转股票的把握,一是业绩增长、成长性与复合增长可期,估值相对优势的品种;二是股价优势明显且阶段性调整相对充分的品种。对比历史高送转行情,我们认为此次高送转行情难有大的起色和连续性,其主要是此类股票主要集中在高PE特别是百倍左右PE发行的新股之中,因此参与此类品种应坚持波动性为主,预期不宜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