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目前,青岛、上海、成都、北京、南京和广州等几个城市已先后出台了配套实施细则,接下来,限购政策将在其他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四线城市全面铺开。
自从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
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而房地产业的率先复苏对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经济稳步增长更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接近20%,占GDP的比重接近10%,个别地区这一比例更高,有些地方房地产甚至已经成为城市的经济命脉。
如今,“新国八条”细则进入推广期,加之去年一系列关于稳定房价政策的出台,叠加的效应让我们感到政策风向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借着这股“东风”,我们也必须再次重新审视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短期来看,此次调控将对供需结构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市场很可能进入到胶着期,许多上下游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从长期看,1998年到2006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比制造业31个行业总额还要多几十亿元,资源对房地产业的倾斜,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过于倾向房地产业,使房地产市场从“有序市场”变质成不反应供求关系的“畸形市场”。
但错的并不是房地产市场本身,而是我们没有理顺的机制。我们注意到,“新国八条”规定,各地要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0%的要求。“限购”的同时,更需要土地供应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助推。
因此,我们预计今后的政策方向将是尽量弱化住房的投资属性,使住房市场更多向居住本身回归,这是由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对住房产生的巨大需求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国情决定的,这也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在矫正房地产市场走向的过程中,其投资回报率下降时,巨额的资金流出方向仍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可以想见,更多经济资源的资本化和市场制度改革的深化,都必将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