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除了挤占商品房用地、推高地价外,它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也取自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在“卖地举债谋发展”的旧债加新债的压力下,房价回落是一件小概率事件。
2月24日,国务院宣布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的提速会对目前已经畸高的房价产生抑制吗?我的判断是“不会”,保障房提速难扼房价上涨。
首先,保障性住房会挤压商品房用地。据统计,2010年中国保障性住房为580万套,实际土地供应量2.47万公顷,比2009年增加约124.5%。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比上年增长70%,要占用土地多少,大家按去年的基数一算便知。正因为土地趋紧,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明确要求,各地要确保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大家知道,房地产和其它产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土地的稀缺性,也就是说在一块土地上做了保障性住房,就不能做商品房。随着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挤压商品房用地,物以稀为贵也会在土地市场体现出来。
其次,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依赖商品房市场。有人做了测算,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共需投资约1.4万亿元。钱从哪里来,无非是三块:一是中央拨款,二是当地财政,三是社会融资。中央拨款最多也就20%,社会融资成本太高,主要靠的还是当地财政,而当地财政靠的是土地,所以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处,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可卖的地少了,价格自然更高。土地价格高,房价怎么可能便宜?
第三,地方政府旧债新债都要靠土地来还。一边要还债,一边要借债,不打商品房的主意打谁的主意?这些年,各地都是“卖地举债谋发展”,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就直言房地产占到地方财政的60%。据统计,仅城投债融资一项,2008年以来全国就发行2000亿,且如今正是还款高峰。而恰恰保障性住房一次性投入大,资金占用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在如此压力下,50%-60%财政收入来自房地产市场的城市,找不出其它借债还债的方式。
再说,保障性住房也解决不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1000万套房子是个大数,但是散落在无数个动辄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几乎微不足道。以深圳这么个1700万人口的城市为例,就是每年建个五万八万套,也只相当于滴水之于沙漠。至少在短时间内,在农村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显然解决不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
还有最后的一点是:保障对象的不确定性会推高房价。国务院明确说“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可群众的范围太广,一不小心,保障房的受惠者就成了有权有势的“群众”。从过去十年的历史看,虽然不能说这些有了保障房的“群众”多次置业推高了房价,但他们也是推力之一。今年,虽然政府提出以公共租赁房建设为重点,但并没有措施来保证实施,地方政府仍会热衷于建设可售的保障性住房,一大批“群众”又将受惠,不敢说他们会不会再来一个炒房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