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房地产腐败“窝案”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如果认真调查,不仅是太原,很多地方的规划系统都能挖出“窝案”;不但腐败资金很可能再创纪录,牵连出的腐败官员人数也有可能再创新高。所以,太原这起腐败“窝案”没有多少令人惊诧之处。
如果说这条新闻有看点的话,我以为看点有两个:一是,这个腐败“中间人”不是一般的牛。这个“中间人”很了不起,可谓是“手眼通天”,向上能伸到当地规划部门最高管理层,能办成事情拿下批文;向下都覆盖不少开发商,为腐败官员输送利益。遗憾的是,这个“中间人”大名被遮蔽了。
二是,这本行贿送礼笔记让人好奇。报道称,这本行贿笔记涉及60多名省市级官员,而报道中提及的名字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问题官员的名字、职位、受贿额度等问题被遮蔽了。显然,这不是媒体在遮蔽,而是有关方面以种种理由不愿提供完整名单。60多名官员都是谁呢?值得追问。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中间人”和行贿笔记,显然,主要是有人看到了规划部门和开发商之间存在巨大的腐败空间,所以近乎于“垄断”了这条权力资源,敢于每单公开要价200万元。而开发商也不吃亏,在付出200万元“中介费”之后,大概能获得2000万甚至两个亿的回报———比如,稍微修改一下容积率就有高额回报。
显然,破获这起“窝案”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要不是检察机关根据线索控制了这位“中间人”、发现行贿笔记,恐怕连一个腐败“蛀虫”都抓不住。等以后再发现问题的话,或许就不止60多名省市级官员了。这种腐败“窝案”暴露的偶然性,恰恰揭示了我们的反腐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靠偶然性难以打赢反腐战。
如果分析这本行贿笔记,就会发现这个“中间人”的“腐败业务”相当繁忙,靠其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工作”需要了,所以才整理出专门的行贿笔记。既然这本笔记涉及60多名官员,必然也涉及不少开发商;甚至,行贿、受贿的细节如时间、地点、相关人等,都有记载。
鉴于房地产已成为太原腐败高发区,我不太担心当地司法机关的查办是否公正,我真正关心的问题是,这位“中间人”是何许人也?究竟是规划局官员的亲属,还是房地产行业组织的人?搞清楚“中间人”的本来面目很重要,这对今后反腐、监管很有价值,至少知道重点在什么地方。
我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这本行贿笔记能否完整公开———公开不是说要成为腐败教案,而是要变成反腐教案,当成反面典型。因为这本行贿笔记具有样本价值,是房地产腐败的浓缩版。公开这本行贿笔记,不仅能防止这起案件查办不公,还能警示教育其他官员和开发商,甚至还能“指导”今后房地产反腐工作。
可以说,中国房地产问题不仅是房价高、市场乱,而且腐败问题更严重,甚至说,腐败也是楼市调控、房价回归合理价位的“拦路虎”。而要打击房地产腐败,则应公开相关腐败信息,例如“中间人”、行贿笔记以及完整的行贿受贿信息。即便现在由于查办案件不便公开,也要在不影响办案的情况下完全公开。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