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今后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将会背负双重身份——商品房逐利开发商和保障房民生建设者。
7月20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要求加快供地进度保证保障房用地。另外,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
以前土地出让中延用至今的“价高者得”将会变成“政府和市场”双向定价,对抑制房地产价格形成有利支持;而在出让商品房用地时要求配建一定面积的保障房,此前已经有一些地方采用了这种做法,比如北京、青岛等地。会议对此做了明确表态,并有意将之在各地推广。
限购加码土地流拍
保障房没人干,商品房也逐渐变冷。
国信证券统计,从6月1日至7月19日,住宅用地流拍宗数高达37宗,一个半月的流拍数量几乎超过上半年流拍数量总和。
土地市场趋冷正在加速,但这无碍调控政策的加码。7月12日,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重点就是“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以及“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等要求。
限购政策的普及无疑是在雪上加霜,最终形成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不足。
国信证券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受限购、限证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为7524亿元,虽然同比仅减少5.5%,但环比则大幅减少37.6%。
7月20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发布数据称,今年上半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计划完成16476.92公顷,与去年同期的13316.80公顷相比,增加24%,但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1.6%。
商品房限制发展的同时保障房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点,管理层显然已开始意识到,并在努力做出转变。
转变只为保障房让路
7月20日,二三线城市限购措施出台后的第8天,国务院再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先后两次国务院会议的共同议题:保障房。政策上最大的区别:前者是“限”,后者则是“放”。
从限制购买商品房,到加大商品房土地供应并配套保障房建设,如此频繁调控的背后,根本意图还是确保调控成果:房价合理回归与保障房顺利推出。
一方面,让保障房顺利推出。7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这可能意味着中央正在尝试各种改革确保保障房顺利推出。
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事实上,自去年以来,中央一直在尝试各种改革方式,尤其在保障房上。例如,此次会议将此前的土地出让方式由主要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变为“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这种转变可达到在抑制地价、房价的同时,解决保障房供地问题,让保障房顺利推出。
有分析人士还表示,未来国家一方面加大保障房建设,另一方面可能会放宽对商品房市场的管制,将商品房交给市场。不过,前提条件是保障房能顺利推出。
另一方面,让房价合理回归。今年初,调控政策对一线城市实施限购后,现在又将扩至二三线城市。7月12日国务院会议提出对“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有媒体称,未来限购政策可能全国化,新增的限购城市名单可能超过100个。
“这显然并不现实。因为从房价调控的考虑上,政策目标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对一线城市施加压力,同时对暗地里开始放松限购政策的地方的一种提醒和纠正,而不是意在真正大面积的扩大限购城市。并且,无论从政策必要性还是从可操作性上看,限购政策向三线城市大范围推广的概率依然很低。”杨红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