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继5日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后,标准普尔公司8日又将美国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评级由AAA下调至AA+。有人联想到中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不禁也因此担心。而对比中美两国的抵押贷款体系,可以发现存在显著的不同。在中国,类似两房的这种“次贷”危机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报道称,此次调整与美国政府债券评级下调有关。标普在声明中表示,下调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评级反映了它们与美国政府的依赖关系,从2008年被接管以来,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运营就在政府的管理之下,其进行融资以维持运营的能力严重依赖于美国政府。
除此之外,与房利美和房地美同时遭遇降级的还有存款信托公司、国家证券清算公司、固定收益清算公司和期权清算公司,它们都被由AAA下调至AA+。
众所周知,两房危机主要是其产生的“次贷”危机蔓延全美。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房利美、房地美两大美国贷款抵押融资公司陷入困境。有评论称,两房的困境是对美国在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发生巨变的时代作出的一个绝好概括。200年之后,在美联储固执的低利率政策的激扬下,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空前繁荣,10%首付、零首付比比皆是,这其实为日后危机埋下了伏笔,金融机构对此的风险可控能力较差,并且,美国政府也不肯为这两家的金融机构的损失提供援助。
有人联想到中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不禁也因此担心。而对比中美两国的抵押贷款体系,可以发现存在显著的不同。在中国,类似两房的这种“次贷”危机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首先还是看一下整体的房地产市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大不相同。从市场需求上来讲,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受宏观调控影响相对低迷,但是长远来看,中国的房产市场仍处于发展的上升通道中,公众对住房的需求仍然呈上升的趋势。其次,从购房的首付看,美国前几年5%到10%的首付很普遍,零首付的也不少,很容易出现负资产现象。同美国相比,中国的抵押贷款市场一直坚持了高额的首付比例,尽管中间有反复,但是近期的紧缩信贷政策又使这种原则得到了有效的坚持,这使银行体系的风险大大下降。
在我国零首付的现象只在1999年左右,房地产市场尚未发展起步的时期,作为一种促销的策略推出过,但是消费者应者寥寥。而在当下,基本上购房者的首付至少在30%以上,对房价的抗跌能力强,加上后期归还的贷款,不那么容易出现负资产现象。在同样的无力支付房款的情况下,美国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或者其他机构的成本远远的低于中国人把房产抵押给银行的成本,这也就造成美国房贷违约率大大的高于中国。所以就但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也不难看出也美国次贷危机很难在中国发生。这其实通过其他地区的历史经验也可以证明,提高首付比例是控制抵押贷款风险的有效武器。香港房地产市场价格曾经在1997年到2004年间跌了70%,但是银行体系并没有发生巨大的震荡,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恪守了30%的首付比率。
事实上,有评论指出,次贷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房价下跌,而是投资银行将次贷变成了金融衍生品,向全球发售。这些金融衍生品如同期货一样,购买者不会实际交割房产,而是赚取差价,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投机行为,导致金融衍生品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房子的价值,泡沫破灭是迟早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就目前而言,中国尚没有如此“完善”的资本市场。
同时,从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看,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仅仅是贷款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主体是多元化的,即使这些金融机构破产,国有资产的损失也不会大,而我国,无论优质贷款市场、次优级的贷款市场,还是次级贷款市场,基本上都由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即使是其它商业银行,也都有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我国的商业银行并不是纯粹追求利润,还要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类似两房的疯狂投机和大肆作假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监管,国家是不会坐视次贷危机大面积爆发的。
在当下的地产调控持续下,房价疯长的事态已经得到控制,但老百姓期许的房价大幅下跌的情形预计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无论如何稳定压倒一切,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短期内再度复苏的情况也难以实现,但也不用担心中国房价一泻千里,导致次贷危机。
虽然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出口、房地产行业以及一些其他的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我国,只要危机局限在个别企业和个别行业之内,不通过金融系统扩散到全国,类似次贷危机的全面危机在中国是不太可能爆发的。
(丛力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