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据当地媒体近日报道,智利央行行行长Jose De Gregorio表示,已经开始研究把人民币纳入该央行外汇储备的可能性,以多元化其外汇储备。几天前,尼日利亚央行行长也表示,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升值前景,将把33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10%转换为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国际化大踏步前进,但官方仍坚持谨慎推进。
他还称,美元和欧元的不稳定性正迫使智利寻求更多元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据悉,Gregorio已经开始研究通过新加坡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可能性。他表示,"尽管不太容易,但还是有操作的可能性。"
智利央行数据显示,至6月底该国外汇储备达349亿美元,其中49.9%投资美元,35%投资欧元,约15%投资其他国家货币。 早前尼日利亚央行表示,正考虑将部份外汇储备转为人民币。
此前,尼日利亚央行行长Lamido Sanusi 9月7日在香港也表示,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升值前景,将把33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10%转换为人民币资产;尼日利亚计划下季度开始持有人民币,并且更愿意投资人民币而不是黄金。他还表示,由于在香港的离岸债券市场、正在讨论中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及与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带来的机遇,人民币已经开始变得“可兑换”。在尼日利亚3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79%为美元,其余大部分为欧元和瑞郎。
从9月9日王岐山副总理主持第四次“中英财金对话”时表示支持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到此前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时称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再到尼日利亚及智利等国寻求人民币外汇储备的表态,近期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上可谓动作频频。
IMF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已从2001年的高达72.7%下降至60.7%。对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不断激发着全球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需求热情,各国央行正利用外汇储备来控制本国货币的价值,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和储备管理中的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在五年内取得重大突破似乎成为业界一致预期,多位专家表示,人民币或可在2015年实现基本可兑换。
瑞穗实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现在其实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是可兑换货币了,而且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促进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良好的时机,预计到2015年,可能可以看到人民币基本可兑换,之后成为一个储备货币”。沈建光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在交行沃德财富论坛上也认为,五年之后人民币作为一个国际储备货币可能会初步崭露头角。
不过,虽然在方向与表态上与市场预期一致,但中国高层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进程似乎仍谨小慎微,不急于冒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对上述说法进行了否认。周小川表示,目前尚未对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制定任何时间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将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周小川还表示,中国没有“特别着急”让人民币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