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房地产限购令下的热钱新游戏 炒卖徽商古宅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1/9/18 10:41:00

玩古建筑,正在成为一种江浙富豪的新财富游戏。有的收购古桥梁,有的一人收购了200多套古民居。

相比之下,邱学凡不是大“玩家”。这位上海大溪艺术品投资中心董事长目前收藏了8套来自江苏等地古镇的古民居。

“从小,我就住在古镇里,听着‘滴滴答答’的雨水长大,对于这种老民居怀着一种特别的情愫。”邱学凡语气深沉地述说着,“收藏纯粹出于爱好,你开价1000万一套我也不卖!”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像邱学凡这样将收藏与商业分离。玩着玩着,商业的洪流挟裹着文化,蜕变为高端的投资。

随着房地产投资热潮被压制,炒作资金纷纷涌向安徽、江苏、浙江乡间的那些建于17、18世纪的明清古村落,将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古宅变成疯狂的金融产品。一场聚敛财富的“拆村运动”在江南的山野间掀起。

于是,在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连保存状况一般、兴建于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市场价格也已涨至三四十万元一套。清代的古宅则有出价数百万元一套的。

收购200套古屋的人

邱学凡,这位温州人的收购古建筑的嗜好在圈子里颇有名气。而且这个圈子也在逐渐扩大,目前大致有200多人了。

邱学凡的收藏史从2003年开始,初始,每收购一套古民居,他都亲自深入古村踏访。考察的不仅是民居的建筑材质、工艺,还要了解民居中的宗族历史,沿袭屋主的文化生活履历。在邱的眼里,每堵墙壁,雕花都会有记忆,有时光的灵气。

“其实是无法估价的,你现在叫我500万出售也不亏,有人出价1000万,我也不会卖。”邱学凡说。

千年古镇江苏同里,这座由余秋雨题字的“汇贤泷居”是一座占地500多平方米的晚清小楼,也是邱学凡的“一枚”藏品。他打量着屋檐和窗棂说,“价值其实是无价的,少的一两百万,多的上千万。”

“开始只是想在收藏的同时,自己还可以间或去这些古镇,住着自己的房子,听听雨发发呆。”“玩”了8年后,邱学凡的收藏方式开始“翻新”。开始纯粹是连地皮带房子地找收购,而现在,则是舍地块,专购古建筑。

他开始搜寻一些拆迁的古屋,选取价值高者进行整体拆迁。从砖头到木板,都有专业的古建筑拆迁人员拆解、封包、搬运。邱学凡为此做好编号,并将房子的历史及相关故事做好记载,入库收藏。在同里当地,邱学凡备有一座大仓库,可以同时容纳数百套拆解打包后的古建筑。

不过,在8年后的今天,邱学凡这样的收藏规模在这个圈子里已经算小打小闹了。在上海、杭州、苏州的豪宅里,古建筑的投资者队伍在迅速壮大。

陈金根是江苏吴江市的民营商人,一位疯狂的古建痴迷者。从1993年起,在苏州园林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几位设计名师的指导下,他组织一些能工巧匠奋斗十年,终于在吴江市松陵三里外的庞山湖畔建成由费孝通命名的“静思园”。

“静思园”被称之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圈内人称之为“古建筑庄园”,园中收藏着从江南各地乡间收购而来的古民居、古桥梁等200多套。

有圈内人透露,陈金根收藏的古建筑从拆迁、到保养都非常专业。由专业人士拆迁、搬运,并进行编号,收藏入库。圈内一种说法是,陈金根收藏的古建筑起码超过200套,价值超亿元。

废墟后的市场

也因为在圈子里越来越出名,不断有人主动向邱学凡、陈金根他们电话推销古建筑。

“来历不明的,我是断然拒绝的。”邱学凡认为,古建筑的品质,自然包括了其来历要纯净,否则会给文化蒙上污点。

被邱学凡、陈金根这批高端的收藏者拒之门外的,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疯狂产业。

雕栏、砖石的墙体上,爬满的青苔如同记载着时光的缕缕沧桑。杂草丛生的小院内已无处可觅屋主昔日的温馨……这些承载着满清、民国特色的江南民居,如今只是存在于陈海云提供的老照片里。

“政府要强拆,没办法!我无能保护它,有谁要收藏,请和我联系。”这是陈海云无奈而无力的呼吁。

陈海云的故居原本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里塔镇欧坊村梅谭村,家有一座元末明初的四进庭老房子上两层叫“太邱旧第”,下两层叫“梅花深处”。

在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村庄,还有许多像“梅花深处”这样历史长达五、六百年的大屋,它们很多没能逃脱被拆除的命运。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56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