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18日,2011北京秋季房展会顺利落下帷幕,稀少的北京本地参展项目,轻微的降价幅度,实在无法引起广大北京购房者的兴趣。外埠,以及海外的地产项目成为了本届展会的绝对主力。

1楼
我是小散 发表于:2011/9/19 12:06:00

“游戏规则完全改变了。”中坤集团主席黄怒波对本报说。

因为要去冰岛巨资购地,他一时成为舆论焦点:他的助理说,三分钟里接了国内外数十家媒体的采访电话。

黄怒波的帝国准备延伸到欧洲,冰岛则是其下一步计划。某种程度上,他算是先行者,2004年之后,他就开始远离住宅开发,更多的投入度假和商业地产领域,当下,更多地产商愿意做跟他类似的事情。

前述他所指的“改变”是:开发商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

确实如此,中国房地产商正陷入某种困境,长期关注房地产资金走向的研究人员称,“大家都不愿意再往里面投钱了”,而去找其他的投资渠道。

现在,他们的主题词是:旅游景点、足球俱乐部、PE投资、网游、矿业开发……其中,单矿业,就集中了近200亿地产资金。

房地产业已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士所集体看空。极端的,已经有公司将“房地产开发”从经营范围里剥去。“市场完全成了行政化调控,很多开发商都在转型,现在是个重大的时点。”黄怒波称。

当然,对于这些相对管理粗放、利润丰沛的“政商”色彩浓厚的运营体,他们的逻辑似乎有迹可循。陕西矿业主称:“你买一块地,跟买一个矿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搞定’的人,也基本上是一样的。至于专业性的差异,可以请专业的人员来解决。”

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矿主,是较早的脱胎于房地产开发的转型者。

资金撤离

对于房地产资金转向,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称:“那当然,钱总不能闲在那里吧!我不认为是房企出了什么问题,问题是他们无地可用,现在一线城市,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几乎没什么好地放出,挂牌的土地根本没人搭理。”

资金流向符合重力原理,总是流向吸引力最大的地方。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注意到了矿业的变化:“目前来看,买矿这类资源类的企业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特别是新疆,对外来的投资者持比较欢迎的态度。”

转向矿业,成为房地产资金的一个热点。从去年到今年8月,已有近200亿地产资金进入矿业,而据本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鼎立股份、大连控股、华茂股份等20多家地产公司在今年进入这一行业。

另一股力量冲向了“亏损大户”——足球。目前,地产资金介入足球的已有:河南建业、长春亚泰、杭州绿城、辽宁宏运、成都谢菲联、上海中邦等。

恒大董事长许家印提出:要将恒大皇马万人足球学校建成全球最大的足球学校。而一位内部人士称,恒大为此将花费至少10亿元。不光如此,球队经营,恒大就打算花7亿元。而据本报的计算,恒大现在单是引进孔卡在内的外援和比赛奖金就花费了近4亿元。

跳出圈外,却又与房地产藕断丝连的投资领域,还有院线:低调的世茂地产,到年底将拥有100块银幕,世茂股份首席财务官陈汝侠称:“未来五年世茂院线的银幕数量将超过500块,营业额将达到15亿元。”这些院线,附着于地产商建造的商业体,却又相对独立,属于地产投资之外的投资运营。

谈到电影时,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说:“今年我们公司在影院业务上投资30多亿元,推出1000块银幕。明年底,则会申报材料将影院业务上市。”

如果在5年前,无论是许荣茂,还是张宝全,最为关注的无疑是土地拍卖中心的“地块公告牌”,那里才是追逐博弈的核心所在,而现在他们对于房地产的注意力却开始有所分散。

也有极个别的地产公司介入了跨度比较大的另一个专业领域。上海地产企业华丽家族以5000万元取得海泰投资25%的股权,而海泰拥有多项国家级医药项目。华丽家族称,从去年开始,因为政策调控,我们慢慢地去接触一些别的行业。如果单做房地产的话,利润波动太大。我们又是一家不太大的房地产企业,所以要寻找合适的标的,不会进入资金量要求特别大的行业,譬如矿产。投资医药,是出于谨慎的投资原则,投资量也不大。毕竟面对的是一个新行业。

暴利终结

阳光100副总裁范小冲称:“住宅正在回归民生,以前商品房暴利一去不返。除非地产商转型难度系数很高的商业综合体,否则难以生存,而转型商业成为一道巨大的门槛,中小地产商无法承受。”

比之数年前,在保障房建造真正舍得投资的城市仅厦门、南昌,但是现在,十二五期间兴建3000万套保障房的“硬指标”正在发酵。9月初,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祭出宏论:保障房必须是政府直接干,十二五期间,哈市政府大概得赔100亿元。这是至今为止,表态最为坚硬、决绝的地方政府。

这些被放弃的近百亿元土地出让金,事实上正演绎成房地产商的“逐客令”,在哈尔滨中心地段,商品房将无处容身。

盖如垠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保障房来势如虹,已然上升至“地方政绩”的高度,谁能说哈尔滨的“发狠”只是个案呢?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84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