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黑石集团已同意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 1购物中心95%的股权出售给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这是黑石集团首次从中国地区房地产投资中撤出。黑石此次撤资预示着中国楼市寒冬来临?专家指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黑石撤资仍只是个案。(9月28日《广州日报》)
黑石集团此次撤资并不是因为其盈利水平降低了,就目前看来,黑石集团的盈利没有大的波动,而有关专家推断黑石集团只是有可能看空中国商业房地产的未来走势,目前中国很多专家也都认同中国的房价处于一个降价的拐点这一事实。
此次黑石集团转让股权也并不是无的放矢,由于受国际债务危机、传统海外发债、再融资情况并不理想,中国境内开发货、信贷等融资渠道也收紧,另加上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加大了调控力度,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状况并不理想。对热钱的合理控制是政府目前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手段,但仅仅是一个国际公司的撤资,却引发了房地产界的集体恐慌,这也充分暴露出中国金融业发展不充分的弊病。
因银行贷款紧缩,传统借贷已不能作为房地产业主要的融资渠道,而过去较多开发商采用的境外上市、发债只适合业务增长理想的大型企业,其他管道如信托融资成本日高,私募基金便打进了房地产行业。而私募公司是以自身盈利的多少作为其投资的参考,黑石集团的撤资只是从自身投资战略的角度,但是中国业界却将其当作中国楼市面临寒冬的风向标,虽然不是空穴来风,但是,将海外热钱作为自身资金链的重要一环,一旦引发热钱“外流潮”,那么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临资金的“严寒期”。
中国是经济的巨人,每年快速的增长速度使其成为世界不能忽视的重要经济体。可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尽快的发展金融业,能有一个独立的承担资金风险的成熟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议题。诚然,金融业的成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有关部门不能仅仅依赖市场调控金融,应该加大重视程度,无论何时,中国都应该极力消减国外资本对中国本土企业的金融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