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A股或宽幅筑底
受外围市场、紧缩政策和盈利预期下调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9月出现单边下跌行情。从10月市场表现看,底部企稳迹象显现,部分板块和个股出现一定程度反弹,但市场很难出现“V”型反转,未来或持续筑底,反转要静待政策转向。
A股市场10月出现底部企稳迹象的原因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在国庆节后,汇金再度入市增持四大行的消息提振市场信心。此举表明汇金对银行股三季报业绩的认可和对未来市场方向的判断;另一方面,在货币市场中,资金价格显著下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17日隔夜品种下跌7.25基点至2.8075%,延续9月底以来连续下跌趋势,基准国债收益率和票据直贴利率等资金指标的情况也验证市场资金成本的下滑。市场前期资金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从流动性好转到估值修复行情的惯性推导逻辑加大投资者对反弹的期待。
但是,目前市场可能很难出现“V”型反转,未来或将出现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筑底行情,出现真正的反转需静待政策转向。
首先,政策只是从“加强”到“观察”和“微调”。目前经济增速和通胀幅度双双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出台更严厉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从监管部门政策目标看,第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继续强调未来仍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9月CPI同比上涨6.1%,连续两个月回落。在本轮通胀中,CPI已连续12个月维持在4%以上的高位水平,接近2007年至2008年17个月CPI高位运行的情况。无论考虑经济增长还是社会影响,只有通胀回落至较低水平,政策才能拥有更大调整余地,出现符合政策目标要求的通胀水平仍需较长时间。
其次,在外围市场中,虽然近期美国公布的部分宏观数据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多负面效果,但欧债危机仍是世界经济的“火药桶”。一方面,欧元区各经济体就短期救助方案无法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无法找到改变现有发展模式,重返长期增长的轨道上来。外需下滑已在近期进出口数据得到反映。不排除未来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可能。
此外,经过9月估值和业绩的“双杀”,市场的悲观预期被部分消化,尤其是在持续紧缩政策之下,市场对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估值下调已反映得比较充分,估值继续下调动力不足,但市场对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速预期存在较大分歧。前期“普杀”使大部分个股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在未来的宽幅筑底震荡过程中,随着三季报陆续披露及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市场将继续对受宏观经济冲击较大的行业和公司作出全年业绩向下修正的预期;而对于被“错杀”的优质成长股和具有弱周期特征的行业,市场将重拾信心。综合来看,未来可能在市场底部出现新的结构性行情。(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王智伟)
乍暖还寒 反弹之路道阻且长
经济增速缓慢回落,加之政策放松空间的有限性,使得投资者心态仍显谨慎,这意味着自2318点开始的本轮反弹恐难一蹴而就。但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微调的脚步已经展开,市场过度低企的估值也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因而尽管曲折,但未来一个月行情的可操作性预计仍将较高。
谨慎氛围犹存 市场略显低迷
在经历了上周的强势反弹后,本周一A股市场走势明显低迷。截至昨日收盘,沪综指仅小幅上涨9个点,走势再度落后于外围股市。上周末,欧美股市普遍出现较大幅反弹,其中,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45%;而本周一亚洲股市也明显强势,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主要股指的涨幅都超过了1.5%。A股周一的低迷在以下两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其一,对利空消息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本周一房地产指数下跌0.04%,对大盘走势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地产股走弱的原因在于,周末有消息指出北京、上海等地部分银行上调了一套房贷款利率,令投资者再度感到了宏观调控的压力。类似地产股这样由利空消息引发的调整上周就已经出现,10月11日煤炭板块大幅下挫,导火索在于盘江股份公告贵州省上调煤价调节基金,令投资者担忧其他省市效仿,从而加重煤炭企业的政策性成本。
其二,强势股继续补跌。在本轮反弹过程中,强势股跳水的情形屡屡出现,本周一就有超声电子、同洲电子、迪威视讯、多伦股份等前期强势股加入跳水行列。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两大盘面特点,显示出当前资金心态仍处于过度谨慎状态中。一方面,相关行业利空并非超预期打击。首先,地产行业调控并非刚刚开始,而地产股股价也可以说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悲观的调控预期;其次,煤炭板块的调整更加凸显投资者惊弓之鸟的心态,因为本次修改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相关煤炭行业的征税额其实是小于预期的。另一方面,强势股持续补跌本身也并没有合理的逻辑,唯一的解释就是投资者的谨慎情绪在作祟。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曲折前行 保持强势
当然,投资者情绪谨慎并非没有根据。从基本面看,当前市场确实仍面临较为沉重的压力。在宏观经济方面,欧美经济体的低迷导致我国贸易环境变差,这从有关方面近期开始对广东外贸企业进行调研可见一斑;而房地产和地方投资的萎缩,则可能会随着资金的趋紧进一步持续下去。由此看,在三季度宏观数据即将发布的时候,市场在本周一陷入低迷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而在政策方面,9月CPI数据仍然高企,这意味着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短期大幅转向的空间将十分有限,这也使得短期市场缺乏发动强势行情的契机。
基本面压力仍然沉重,意味着自2318点开始的本轮反弹,很难出现行云流水般的上涨。但是,这并不表明目前的强势格局将转瞬即逝。一方面,股市永远是对预期的反映,而当前市场估值对不利预期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反映。以地产股为例,尽管房地产调控并未放松,而房价下行的趋势也逐渐明显,但目前多数地产股股价已经隐含了对房价下跌近40%的预期,基于理性分析的下行空间应该说是非常有限的。
另一方面,尽管整体政策放松时点尚未到来,但对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问题的解决、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调研、政策性资金对银行股的增持等政策局部改善已经出现。在市场整体估值低企的时候,政策面的边际改善预计仍将在短期对市场提供明显支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龙跃)
底部总在忧虑中形成
过去的一周对于A股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原因不在于汇金的再次出手,而在于市场出人意料的反应。本来汇金增持银行股应在意料之中,这已经成了救市的传统套路,所以投资者并未寄予过多期望。但当日市场以一根高开低走的大阴线收场,着实出人意料。但就在市场周三顺势击破前期低点后,长期萎靡的市场却发起了一波令人振奋的反弹,这再次出乎市场大多数人的意料。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此次反弹能走多远,而是通过最近发生的事情或可揣测各方的底线。2011年第三季度对于A股而言无疑是黑色的,深沪主板跌幅达到15%,屡创年内新低,反映人气的沪综指一路下行毫无抵抗,大有重演2008年大熊市的可能。宏观经济方面也屡传利空,经济减速,货币依然紧缩;国际市场阴云笼罩,美债、欧债、黄金、原油一片惨淡。这样的情形之下,即使再悲观的预期似乎也正在被市场所接受。
不过世上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汇金的登场不能说不及时,而由此引发的反弹恰逢其时。有趣的是,也许是之前吃亏太多的缘故,从一开始投资者对这次反弹就充满了怀疑和担忧。对于当前的市场而言,这并不奇怪,有太多的理由足以令投资者对待“反弹”异常谨慎。更何况对于此次救市的目的本身,市场就有诸多怀疑。但无论如何,反弹改变了之前的单边下跌,也让投资者大致揣测到了市场的底线,这对于市场构筑底部非常重要。2008年的9月也曾出现类似的救市,尽管未能如愿反转,但最终的底部与当时的低点1802点十分接近,而且在最后的下跌中,很多个股已经拒绝再探新低。因此后市即便再次形成下跌走势,投资者也无需太过惊慌,届时或许是更好的吸纳良机。
更为重要的是,决定行情的重要因素———资金面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首先是高利贷市场几近崩盘,这将使大量资金面临新的选择,处于低谷中的A股必然是其中之一,对比楼市、商品市场、收藏品等领域,股市的吸引力正在上升。其次是货币紧缩出现松动,主要表现为管理层对中小企业困境的出手相援。而从货币供应的指标来看,9月份真正到达了低谷,M2增速13%,M1更是跌至个位数,这是多年未见的数据。如果未来还有新低,显然无法支撑经济的正常增长,更加需要非银行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资本市场首当其冲,完全可以预期有关积极政策的推出。虽然目前还看不到货币政策转向的迹象,但显然改变正在发生当中。
此外,一些影响市场的中长期因素也在出现积极的变化,比如对于结构调整的推进,对于一些重要关系的调整等等,都可以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这些将构成未来A股踏入牛途的长期动力。
总体而言,当前的市场仍处于众多矛盾与忧虑当中,但投资者已见识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现在的挣扎与纠结也不过如此。在经历了绝望之后,事情或正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变,虽然进展缓慢,但希望已经出现。即便A股后市还需要经历一些艰难,但回想刚刚过去的2011年三季度,前路的艰险或终成为一缕浮云。至于市场担心的2450点附近的阻力,或许也是杞人忧天而已,因为现在的点位仍在底部当中。(东兴证券 张景东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