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行业宏观调控大背景下,长沙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各项调控措施,接二连三出台新政,力促长沙楼市健康平稳发展。在限购、限价、上调存准率、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推进等举措下,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初显,投资投机性需求得以有效控制,商品房价格开始出现实质性的松动,市场成交量进入回归调整期,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保持健康稳定态势。
2011年我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86.92亿元,同比增长29.6%。商品房施工面积7670.96万㎡,同比增长14.7%,其中新开工面积2328.38万㎡,同比增长1.1%;竣工面积1451.77万㎡,同比增长4.3%。2011年我市累计批准预售2020.62万㎡,同比减少19.8%;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497.89万㎡,销售金额880.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8.7%。
一、市场特点
(一)房地产投资增速强劲,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2011年全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86.92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速依然强劲。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由于万达、九龙仓、保利、北辰等公司名下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突出的临江高端项目效益集群,有力的拉动了长沙房地产投资增长,全市房地产投资结构出现明显的“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态势,有助于现有房地产市场投资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
(二)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变,集约化开发初现端倪
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2011年全市土地供应量和成交量有所减少。在这一背景下,长沙房地产开发模式悄然发生了改变。
据统计,我市全年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277.4万㎡,规划建筑面积14733.3万㎡,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6%和21.9%。其中,本年新增项目的整体容积率较去年开发项目的整体容积率有较大提升,这意味着我市本年新开项目土地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全市房地产集约化开发特点初现端倪。
(三)区位优势和区域发展对房地产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2011年,在园区产业发展、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加速、望城撤县设区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市房地产得以较快的增长。2011年全年房地产投资额长时间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运行,房地产投资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25.3%,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到28%,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
据统计,2011年天心区、岳麓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等区县同比保持了20%以上的施工增速,芙蓉区和宁乡县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
(四)商品房供销齐降,房价开始松动
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得以较为明显的遏制,宏观调控措施成效初见。2011年,我市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和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均出现10%以上的跌幅,商品房供销量下降趋势明显,价格开始明显松动。
二、注意问题
(一)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
2011年,受到限购和限贷等调控因素,房地产银行贷款发放额度为192.98亿元,同比增长0.2%,考虑到2011年贷款额包含去年已批复没有下发的贷款额,实际上本年银行贷款额为负增长状态。2011全年,企业自筹资金为186.75亿元,同比增长12.7%,较之去年31%的增长率,有较大的降幅。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企业放缓或暂停开发计划,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回笼资金上来,开发投资速度放缓。
据统计,201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9.6%,低于去年37.5%的增幅。全年各月累计新开工面积在12月之前各月同比负增长,全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1%,其中住宅下降6.4%。
(二)买方市场观望态势浓厚
受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影响,房地产自主型需求和改善型需求比较旺盛,但由于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存在,部分刚性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而政府调控政策短期内没有放松的迹象,房地产价格调整预期也在逐步增加,消费者等待和观望的气氛日益浓厚。
三、发展展望
近年来市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武广高铁、地铁、过江隧道、城际铁路、湘江枢纽等相继开工建设)时期,城市基础建设的大发展增加了各区县的区域优势,提升了长沙房地产的开发价值。
随着先导区路网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望城融城步伐的加快,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沙房地产市场虽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但仍将保持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