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3月5日电(特派记者彭青林 陈成智 黄晓华)今天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就“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他就备受各方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指出,中央将继续坚持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各项政策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张平指出,目前,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已经大幅度回落,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的有9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0多个。
对于一些地方为了鼓励购房采取的政策“冲动”,张平说:“中央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继续坚持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不动摇,促进房地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张平表示,从近期来说,希望房地产的价格“合理回归”;同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努力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坚决抓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促进房地产业能够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让百姓消费无后顾之忧
在回答扩内需的问题时,张平介绍了一组数字:去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消费的贡献率是51.6%;在9.2%的增幅里,投资拉动了5个百分点,消费拉动了4.7个百分点。“实际上我们去年的增长主要就是靠扩大内需。”
就扩大公众消费能力,张平说,要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方便消费、放心消费。有钱消费,就是要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敢于消费,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花钱无后顾之忧。乐于消费,就是要采取政策和措施,鼓励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方便消费,就是改善消费的环境,包括建设消费网络,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等,让消费非常的方便。放心消费。就是要加强对市场监管、防止市场欺诈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等等。
今年打破民间资本“玻璃门”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新36条”已经出台近两年,张平透露,相关实施细则有望在今年出台。
张平回答记者提问说,民营经济已经占我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但在一些行业、领域,民营经济面前还存在着“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或者进去一半又被弹回来了,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
张平透露,对于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现象,解决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问题,国务院已经下了“死命令”,明确了各个相关部门出台具体实施细则的时间界限,即今年上半年必须把相关的实施细则出齐,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电信、铁路、金融、市政、教育、卫生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