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4月18日讯(记者李晓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18日在北京举行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房产因素是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很重要的核心力量,但房地产的调控比预期要漫长,房地产企业的抗压能力比预期要大,而地方政府的抗压能力比预期要差得多。这样导致的格局是房地产市场还在持续运行,但地方政府已经承受不住,所以采取一系列的对冲措施,要大幅度延缓房地产的调整结构。刘元春认为,按照一季报和去年的四季报以及目前所公布的数据,房地产整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存货状况、资金状况还没有到历史最差的时候,比08年一季度的时候还是要好一些的。他说,很多人预计房地产硬着陆导致中国硬着陆的概率,我认为基本上是零。但他同时认为资本外逃可能接近尾声,稳投资的力量开始出现,因为3月份新开工项目的数量增长是比较快的。刘元春说,二季度民间融资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案件,可能还会浮现出来。二季度很重要的是房地产、信托,6700亿房地产信托到期的高发点,这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紧张。同时以资为纽带的民间融资问题也会出现。再就是库存周期可能会逆转。刘元春认为,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款,政府信贷应当加强定向投放。房地产很重要的一点是短期去泡沫,但是中期必须要扩供给,中长期必须进行制度建设。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明确定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就会重蹈覆辙。但是货币政策,还是要有所作为的,而不是一味地对房地产进行松,而是进行总量性的控制,但是要有结构和定向的操作,这样会使未来的调控不至于出现大上大下的问题。刘元春建议,目前政府不宜大幅度地进行调整自己的政策,而应当着重于中长期的改革措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