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在今年三月前后,在连续的调控政策下,压抑了一年多的刚性需求在许多地方有抬头之势,只要开发商主动降价让利销售,价格定位合理,就出现不少旺销的楼盘。然而这股小阳春并没有延续,因为管理层不需要成交量提升,还是要延续打压。
再说房企消失另外因素,各地地方政府都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每个项目一旦在某个地方落地,企业必须在当地注册,而且税收必须属地化。所以一旦项目建成,该项目公司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就可以消失了。这是目前中国的体制造成的,实际上对房地产企业的品牌塑造很不有力。
一直认为住宅产业受到调控打压,商业地产是一个机会。然而近日报道全国9处万达广场改名悦荟广场,并确认了南京新街口的原万达广场已改名。据透露是万达把它们卖给了澳洲的投资银行麦格理。万达此次是在做战略转型?还是全国商业地产开始走下坡路呢?于是媒体引起了大猜想。在第一时间我也被媒体拉着采访。
我认为万达商业广场的模式在中国商业地产里是首屈一指的,也是商业地产运营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但要知道万达商业广场大多数是持有物业,也只能这样才能真正运营好商业地产,靠招商经验管理来获取长期的投资回报,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所以对资金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在连续调控下,万达出售一部分一代店来获取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极为正常,不足为怪。更谈不上商业地产是否正在走下坡路。
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加速了房地产企业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调控加快了企业兼并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当然,大鱼也会陷入困顿,比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绿城事件。
房地产企业倒闭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任何行业都会出现企业倒闭与重组,当然也会有新房企和项目诞生。正所谓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房地产企业随着调控的延续与竞争的不断加剧,总体上来说数量会减少,更垄断化,更其中化,正如香港的房地产行业以四大天王为垄断一样,虽然中国不可能如此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身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路程可走,这个行业还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