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如何给大中城市房地产松绑,有效降低房地产的调控难度,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站在城市的战略高度,用城郊一体化的思维,为破解时下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限购令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已取得了显著的调控效果。但是这种市场与政策的激烈博弈所带来的效果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是否会带来报复性上涨,还是很有疑问的。从长远来看,大中城市房地产的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过高的房价是国计民生不能承受的,也是政府不愿看到的,典型的高房价低收入城市特点,将导致城市幸福指数降低,并最终损害和削弱城市竞争力,并影响外地人才的引进。如何持续的降低房价增长幅度,使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使得政府满意,百姓认可接受,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未来的高度,深刻的研究问题的根源,并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向。
目前,各大中城市市中心的价格大多已经涨到每平米数万元,而周边卫星城市的房价还比较低,价格落差很大,这种落差有时呈数量级下降。以青岛为例,目前青岛高房价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内五区(含崂山区),而且仅仅局限于中心城区,绝大多数人群想往中心城区挤,而很难分散到周边城区,或者没有便利条件分散到周边城区,造成”内压”很高,”外压”很低,形成房市的”堰塞湖”,加大了调控难度,和大青岛的战略布局也是很不协调的。
从根本上讲,决定房价的根本因素是房地产的供求关系。目前限购令调控的主要方向是需求方,尤其是投资性需求被强烈压制,而这种压制是不能持久的,早晚会反弹,因为中国民间资本的渠道还很少,如不去创业和炒股,几乎无路可去。所以从长远来看,应主要增加房地产的供给!而且也应该增加供给。
着眼全局,立足发展,立足未来,每一个大中城市都应该敞开大门,伸开双臂,接受外国和外省市的投资客,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人流、物流、财流。如同大禹治水,应该是疏导,而不是一味地去堵,这才是宽广的胸怀,这才是市场经济的流动性,这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2007年以来,各城市都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市办实事的头等大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资金投入、保障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应该说这是增加供应的一种方式。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是政策性的,临时性的,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的供应上解决问题,从供应的源头解决问题,最终交给市场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房地产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毕竟房地产业是重要支柱产业,资源整合性产业,龙头产业,能够带动上下游100多个行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同时解决巨大的就业问题。(责任编辑:吴昔芳)